由教育部、國科會及經濟部跨部會共同指導,國立交通大學主辦的「2011產學合作高峰論壇」8日於交通大學舉辦,論壇主軸為「亞洲智財新契機」。
邀請到亞洲地區產學合作領域之專家學者,包括日本九州大學國際産學官連攜中心主任谷川徹、日本九州大學智財管理中心技轉主任高田仁、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副總裁吳恩柏、印度塔瓦顧問公司創辦人Jitin Talwar,分享亞洲各國產學研合作經驗,型塑出亞洲智財的新趨勢。
彙集國內產、官、學、研四方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座談會,分享經驗與創見,共同激發出創業創新能量,強化跨國產學合作之機會,推動台灣與亞洲各國,建立緊密型的國際產學研合作聯盟關係、以及跨國產學合作推動區域創新發展。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致詞時指出,交大長期致力於發展智財推廣與技術行銷,成功將研發能量轉化為技轉的含金量,每年的技術移轉案件數量及技轉授權金額皆成高度成長。
此外也直指目前學研界的所研發的技術與成果,不到10%的比例成功轉移到業界,交通大學產學合作高峰論壇提供一個產學研界三方的分享及溝通平台,藉由意見分享、經驗傳承及建立共識,期望彙集各方智慧,強化跨校與跨國的合作機會,讓亞洲區域的產學合作能夠持續創新發展,使資源發揮最大的功效與影響。
與會致詞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長何卓飛表示,據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佈的調查報告指出,企業投入大專校院研發經費的比率去年(99)較95年成長了2.86%。大專校院去年所開創智財收入達6.76億,是5年前的3倍之多。而大學所培育的新創企業家數去年也首度破千。各項指標呈現逐年成長,顯示產學攜手合作的風氣已漸成形。
上午的專題演講「亞洲各國產學研合作經驗分享」,邀請四位包括台灣、日本、印度、香港的專家首先分享各國經驗,然後探討亞洲地區在全球化競爭的影響下,如何突破現況,將學校原創性新知識與新技術,轉化為產業再造與創新的動力,讓產業經濟具有足夠的競爭力。交通大學產業運籌中心主任黃經堯點出台灣的地理優勢及產業戰略位置,同時解釋跨校資源整合除了將經濟規模擴大外,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走向國際化。
交大未來將建立產業策略中心、國家學術專利交易平台、國際創業中心與國際創業家培訓中心,期望成為亞洲、甚至全球企業的研究夥伴;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副總裁吳恩柏以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在3D IC、垂直LED晶片以及E教育三項技術,與學術界及產業界合作的案例,展示技術轉移推動成果;印度塔瓦顧問公司創辦人Jitin Talwar在演講中則指出過去亞洲學術與產業間合作的鴻溝及困難點,並給予新的合作模式建議,包括研究人員短暫進入產業、跨國研究的稅賦優惠等;日本九州大學國際産學官連攜中心主任谷川徹首先在演講開始表達台灣合作伙伴及民在日本震災後給予他們的支持與鼓勵,然後介紹日本產研間的現況並比較日本、美國之間研究資本投入和產出。
會後與談人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劉江彬董事長點出三點研發及學界需達到的目標與方向,第一、來自於產業的科研投資需從5%提高到10%,第二、技術授權的收入佔研究經費1%的目標,第三、研究者也要培養生意頭腦。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交通大學科法所教授劉尚志以智權新趨勢與專利市場動態為題向大家演說,他表示現今專利蟑螂(Patent Trolls)或專利事業體(NPE)透過購買專利,要求從事製造的廠商支付權利金,除了造成科技產業經營成本增高外,專利訴訟的風險提高了不少。這些專門從事專利買賣與授權的事業體,為了增加其專利來源,已經試圖向大學院校及研究機構收購專利。會中他也提出許多案例說明,讓與會人員更瞭解產業實務操作上的考量方向與難題。
今日所舉辦的產學合作高峰論壇座無虛席,吸引眾多產學研界專業人士共同參與,下午也分別針對產學合作、技術移轉、創新育成三項主題舉辦共六場座談會,期望與會者透過分享平台及意見分享,建立共識同時也強化彼此的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