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寒流 望僕號 味全龍

薪水7年沒漲 月薪2.2萬照樣4年存百萬

yam蕃薯藤新聞/商業周刊 提供 2012.06.13 00:00
經濟大環境不佳、薪水不好、物價上漲,是大家共同的命運,可是在同樣處境下,有人入不敷出,有人卻照樣穩穩累積財富。兩者命運如此懸殊,主要差別在於有無理財好習慣。理財習慣真能改變「財運」?最新一期六月號 《Smart智富月刊》找到月薪2.2萬也能存百萬的台灣真實案例。 今年30歲的單身上班族萱萱(化名),月薪2.2萬、薪水七年沒漲,她靠著4個理財好習慣,存下77%薪水,每兩年出國旅遊,還定期捐款給世界展望會,照樣累積200萬元。 萱萱年紀不大,理財觀念卻很早熟,關鍵不在於她有個富爸爸,相反的,她有個窮爸爸。父親曾經是銀行經理,收入令人稱羨,卻沒有存錢、沒有積蓄,緊接著又碰上中年失業,讓萱萱曾經連學費都繳不出。父親的作為,看在萱萱眼裡,成為最深刻的警惕。正因此,不會嗜財如命,卻懂得珍愛錢,當用則用、該省則省,認真工作賺錢存錢,再靠投資讓錢滾動生財。 省錢強迫儲蓄 4年也能存百萬 一開始省錢很辛苦,但變成習慣後,一切都很自然,照樣有生活樂趣。萱萱設定每個月生活費為5,000元,剩下的1萬7,000元都存下來,其中有6,000元放在分紅保單。月存6,000元,滿2年以後開始領還本金,萱萱算了約有3%的報酬率,雖然不高但年年有錢回來,而且能強迫自己儲蓄。 不久之後,跟同年紀的表妹談論起薪資以及勞健保提撥的退休金,才意識到工作時數比表妹長,福利卻沒有更好;雖然有存錢,帳面數字卻很少,在沒有成家置產的情形之下,就算做到50歲退休也無法累積1,000萬元資產。所以萱萱開始研究投資工具,也身兼家教開拓自己的額外收入,家教時數短、時薪高,每個月平均收入約4,000元。本薪加上兼差,每個月有2萬6,000元的收入,存錢速度加快。2008年,開始嘗試每個月各以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2檔基金,雖然金融海嘯期間賠了2萬多元,可是長期累積下來,定期定額投資下,26歲時,萱萱竟然存到人生第1個100萬元。 雖然投資的起步不是很順利,投資基金的第1年,就碰上2008年金融海嘯,2檔基金績效負30%,當時不知道該不該贖回,就決定一檔贖回,另一檔繼續定期定額,結果沒有贖回的基金後來大翻身,績效逆轉成正的15%以上。結果,靠基金投資錢滾錢,3年後,在29歲時滾出第2個100萬元。 4個小習慣,存出200萬 萱萱靠著4個紀律的小習慣,成功養大儲蓄與投資,限制支出。 習慣1:記錄日常消費習慣,訂出每月花費上限 透過記帳觀察生活點滴,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想要做預算控制就比較簡單了。由於預算目標清楚,對於非預算內或超支的消費誘惑,很容易說「不」。 習慣2:隨時留意免費資源,省錢也有好生活 無論食衣住行、生活日用品都有很多資源可運用,稍微花點心思就可以發掘,而且可以省得很有樂趣、很有成就感。 習慣3:有額外大筆支出就要開創新收入,絕不挪用 目前萱萱最大筆的年度支出就是旅遊,她每兩年都會出國旅遊一次,這才令人驚奇。原來萱萱的保單每兩年會還本2萬4,000元,認為開拓視野跟有錢一樣重要的她,在還本金撥下來之前,就會開始做旅遊計畫。 習慣4:基金獲利鎖到存錢帳戶,只用「新錢」投資 在投資上,採取保本鎖利策略,獲利贖回「鎖」到存錢帳戶,只用「新錢」投資這樣才會激勵自己持續存錢,不會去想手上已經有多少錢。 (詳細內容請參考最新一期《Smart智富月刊》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