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綜合報導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手腳冰冷? 天生骨架小是原因之一?
男女若同處一辦公室空間,男性往往會認為空調溫度過低、女性則早已穿上外套禦寒。相較於男性,女性似乎更容易感到手腳冰冷,對於寒冷天氣的耐受度似乎也較為低落。背後的原理為何?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分享,男性與女性有著先天生理結構上的不同。
黃軒醫師解釋,根據《美國自然人類學期刊》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女性比男性更怕冷的關鍵原因,主要的原因為女性骨架更小、散熱更快,因此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狀況。該研究由英國劍橋大學團隊發起,團隊通過熱成像技術、生物電阻抗分析後發現,「女性手掌溫度通常比男性低2度」。另一篇論文也發現,女性的手、腳、耳朵等部位,平均比男性低3度左右。
另外,研究也指出,因女性的體脂,平均比男性多10%左右。男性身上的肌肉量較多、脂肪較少;女性的肌肉量則較少,脂肪較多。肌肉,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的過程中,幫助消耗掉大量的卡路里並散發熱能,這也是為何男性總是容易感到燠熱難耐的原因之一。即便男女性的體重呈現一致,女性產生體熱的肌肉量往往較少,因此,男性在相同溫度下更容易感到炎熱。
男女大腦對寒冷反應不同? 重症醫:皮膚感溫能力比男性敏感
除了肌肉與脂肪量的差異,男女的大腦結構也對寒冷的反應有所不同。黃軒醫師指出,女性皮膚中的「傳感器」比男性更為靈敏,會更快地將寒冷的訊息傳遞至大腦。大腦接受訊息後,會立即命令新陳代謝系統加速工作、血管加速收縮,皮膚受熱也隨之減少。這也是為何女性更容易在冬天手腳冰冷。
再者,因為雌激素能夠擴張血管,女性體溫往往也受到「雌激素上升」的影響。女性在月經週期開始時,雌激素呈現較高的趨勢,會擴張四肢的血管,讓更多的熱量透過空氣散發出去;反之,當雌激素下降時,又容易出現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此時則以保護軀幹為主,末梢血流不足、也會導致手腳冰冷。
寒流沒來也手腳冰冷! 醫授4招保持身體溫暖
既然是先天條件因素導致男女對冷的感受不同,那要如何解決男女對環境溫度的感知差異問題?黃軒醫師說明列舉如下:
1. 北歐式睡眠法。亞洲的情侶或夫妻,喜歡蓋一件棉被入眠,但會發現棉被最終都會滾捲到女伴身上,甚至雙方各自在半夜下意識地反覆拉扯棉被。研究發現,若伴侶採取「北歐式睡眠法」,意即在就寢前使用2件厚度不一的棉被,有助於雙方各自適應不同溫度,促進更有效率的體溫調節。
2. 攜帶保暖物件。研究發現,上班族或辦公人員,善用小物件幫助體溫調解,可以幫助提高辦公效率。小物件包括桌上型小風扇、暖暖包、暖腿襪套、小毯子等等,較不容易受到室內空調溫度過高或過低的影響。
3. 適度飲用茶類。《Circulation》研究指出,紅茶與綠茶中富含抗氧化劑,可促進心血管健康並改善血液循環。另外,飲用茶類可能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推測為茶葉中的「類黃酮」,與降低身體發炎和氧化應激反應有關。
4. 保持運動習慣。《Circulation》表明,定期進行心肺鍛鍊如慢跑,可以保持循環系統的健康。無論是輕微的快走或競技型慢跑,甚至是最簡單的飯後散步,皆能提升血管舒張;或者練習「瑜珈運動」,瑜珈涉及身體的彎曲與延展,各式動作對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皆有益處。
另外,若女性於冬天容易手腳冰冷,高敏敏營養師也於社群貼文建議,生活中有不少食物可以幫助產熱,如老薑、辣椒、黑胡椒、薑黃、大蒜、韭菜、熱紅茶、70%以上巧克力、肉桂等,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代謝力,產生「自帶暖爐」的效果。
不過,若採取上述措施後,身體經常性手腳冰冷的狀況遲遲未獲改善,建議立即就醫釐清身體狀況。
資料來源:
《為何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冷?》-黃軒醫師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and female thermal dem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rmal comfort and use of thermostats in everyday thermal environments
Effectiveness of personal comfort systems on whole-body thermal comfort – A systematic review on which body segments to target
Occupant comfort and behavior: High-resolution data from a 6-month field study of personal comfort systems with 37 real office workers
延伸閱讀:
冬天總是手腳冰冷? 營養師推「9大爆汗系食物」:吃完秒變「行走暖爐」
一到冬天就容易手腳冰冷? 「簡單6招」促進末梢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