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上海自貿區 不如預期

自由時報/ 2014.09.15 00:00
編譯楊芙宜/特譯

中國成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已過一年,金融管制鬆綁的相關改革乏善可陳,包括放鬆資本管制、利率自由化幾乎沒有進展。上海銀行業界表示,迄今所見,官方對於上海自貿區的承諾都只是華麗的宣傳,「沒什麼真正改變」!

官方承諾 只是宣傳

上海顧問公司莫尼塔投資(CEBM Group)經濟分析師彭振威指出,我們發現自貿區把主要焦點放在貨品進出的流動上,但在資金流動方面,中國政府雖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卻看不到什麼實質進展。

金融業和商界對於去年9月成立的上海自貿區,原本充滿期待:希望它能成為中國再次推動經濟開放的先鋒,包括成為人民幣自由匯兌、終結外國投資繁瑣規定及放鬆資金帳戶管制等市場自由化的大膽實驗。

但一年來,上海自貿區其實更像中國過去的經濟特區模式,即針對特殊產品的製造生產區域,受到一系列監管法規所規範。

在上海這片約28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區域內,雖有好幾千家公司已經註冊,如匯豐(HSBC)等跨國銀行已在此建立據點,從微軟(Microsoft)到美國大都會人壽(MetLife)也都在此籌設新事業,但包含銀行或法律專業人員在內,很少人能指出自貿區究竟哪裡特別,或有哪些業務只能在本區進行,而在中國其他地方不行。

上海甘杰企業登記代理公司總經理孫瑞英直接表明,上海自貿區實際優勢目前雖不多,「我們不會失望,現在還是觀望期」。

美國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 & Myers)合夥人李強指出,上海自貿區概念新意受到抑制,因為中國政府本身也在評估持有的政策選項,在這個階段,自貿區種種功能趨向仍未清楚界定,「他們雖拿出一些不錯的措施,但並不是什麼天大的變革」。

概念股 表現欠佳

儘管很少人期待上海自貿區會出現迅速的金融改革突破,但缺乏實質性改變已招致業界諸多批評聲浪,而自貿區概念股表現欠佳,也凸顯投資人的熱情逐漸消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發公司的股價,從去年7月每股14元人民幣(以下同),在剪綵前曾漲至64元高點,但至今年9月2日收盤只剩下28元。

另一概念股上海國際機場公司曾在自貿區啟動時大幅領漲大盤,但最近高盛股票分析師拉姆(Hino Lam)在該股的分析報告卻指出,「我們認為,上海自貿區改革政策的益處,恐要花上比預期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因為今年以來我們還未看到任何實際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有種觀點認為,中國監管機構會在自貿區突然敞開大門、放任外國資金自由進出,這是不切實際的,而另項10月將啟動的「滬港通」計畫,才是中國更典型開放資本帳戶的做法。「滬港通」為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允許上海、香港兩地投資人直接買賣在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但嚴格限制可交易的股票額度和範圍。

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估計,今年6月和7月間,受到經濟情況恐不妙的擔憂影響,中國資金外流金額達270億美元,凸顯其政策無力消除的風險,亦即任何放鬆中國資本管制的措施,勢必也會增加資金流入、流出的規模。

匯豐控股香港資深外匯策略師王菊(音譯)指出,投資人需要瞭解中國試探經濟和金融改革新領域的方式,「目前關於這些改革仍存在許多未知和不確定性」,初始籌備階段可能較長和緩慢,一旦改革真的啟動,事情將會迅速轉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