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譚盾為低音提琴譜「狼」台北亞洲首演

民生@報/陳小凌 2015.03.02 00:00
圖說:作曲家譚盾新作「狼」台北亞洲首演。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他是國際知名華裔作曲家,也是聯合國科文教組織保育志工,睽違5年,譚盾今天來到台北,深有所感的說:「科技數位化時代帶給我們生活的便捷,但大自然消亡的速度卻比科技發展來的更快!」因此,他以狼為符號,講述蒙古在現代化中消失中的文化,交織東西方元素,寫下低音提琴協奏曲《狼》。3月6日於國家音樂廳亞洲首演這部劃時代作品;全曲今年1月29日由阿姆斯特丹皇家管絃世界首演,相隔一個月,亞洲首演由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接棒。

「每次回來台灣,總覺得這裡人情還在,儒雅以往。」譚盾因為導演李安電影《臥虎藏龍》配樂後,一舉聞名國際。此次NSO與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歐洲)、皇家利物浦愛樂(歐洲)、聖路易斯交響樂團(美洲)、塔斯瑪尼亞交響樂團(澳洲)共同委託譚盾創作低音提琴協奏曲《狼》,譚盾說:「低音提琴在管弦樂團中常被安置在最後邊,十分不公。」

今天記者會現場,傅永和即席演奏一小段,讓譚盾喜不自勝說:「就是這個感覺!」他說:狼性跟人性很像,狼沒了,草原也就沒了,狼是一種自然的象徵,其實自然在我們的心底裡面是神,是無可比喻的一種神的力量,這首協奏曲是寫人跟自然的感受,通過狼,這一面鏡子來表達。

《狼》以姜戎的小說《狼圖騰》為創作背景,全曲從母狼和群狼對話,雖為傳統三個樂章的協奏曲形式,卻處處可見譚盾企圖寫下低音提琴協奏曲的典範。曲中使用了許多特殊的技法,例如幼狼低吟的五聲音階、狼搏般的大跳音程、模仿狼奔的拋弓…就像是轉化自蒙古馬背上的遊牧民族演奏馬頭琴般,將低音提琴天鵝絨般的音色與具擊樂音響的特色使用得淋漓盡致。

《大自然的眼淚》擊樂協奏曲則是譚盾感懷中國與日本地震災變所創作,他特邀朱宗慶打擊樂團三位獨奏家:吳思珊、吳珮菁、黃堃儼擔綱演出。「我出生在湖南,趕屍的習俗讓我想起如何慰籍亡靈。」譚盾今天要求三位獨奏家在演出時「不要穿鞋!」他說:「你們就像巫師,從地震、海嘯、空氣中展現自然與宇宙的對話。從第一樂章的流水聲中,帶出陰陽、大自然、人類的心靈緊緊相扣。」

第一樂章以定音鼓為主,由吳思珊化為擊樂巫師,透過音符喚醒大地,第二樂章獻給因海嘯失去生命的人,由吳珮菁馬林琴演出,「音浪化成海浪,撫慰海嘯中的逝者與傷者」,第三樂章則是紀念風暴,因紐約大風雪風暴,譚盾工作室被淹掉,手稿和圖書都被淹沒,讓他感觸很深;在最後的樂章由黃堃儼詮釋空氣,以多元配器,演繹風暴的威力。經過洗滌般地回歸平靜,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省思。

譚盾與朱團獨奏家們談論演奏時的穿著時,兩度脫口而出要他們「不穿衣服!」,全場大笑後,才發現自己口誤,急忙改口解釋:「我的意思是不穿鞋子,絕對不是不穿衣服!我剛從炎熱澳洲趕來台灣,好像還在當地!」但讓大家大虧譚盾,是否就像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一樣,不小心把潛意識的想法脫口而出。

音樂會上也安排兩首獨具風味的樂曲:單一旋律無限發展的拉威爾《波麗露》及由NSO單簧管首席朱玫玲擔任獨奏的德布西單簧管狂想曲。

NSO「譚盾與朋友們」音樂會,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