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同志大遊行主題 部分性少數不滿

立報/本報訊 2013.09.16 00:00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第11屆台灣同志大遊行即將在10月底舉行。台灣同志遊行聯盟13日公布遊行主題「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但同志以外的性少數群體卻質疑,「同性戀」不足以代表所有的性少數群體。

稍緩腳步 回首過去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指出,今年再次採用第1屆同志遊行主題「看見同性戀」,是為了凸顯同志遊行舉辦至今已經超過10年,但社會卻仍未接納多元戀愛與多元性樣貌的困境。

遊行聯盟發言人Albert指出,同志遊行的參與人數逐年增加,甚至成為東亞地區同志社群一大盛事。然而,主流社會只是從排斥、拒絕、不認同,轉為現在的冷漠。聯盟希望遊行步入第11個年頭,能稍微停下腳步,反思如何與社會進行對話。

Albert解釋,遊行聯盟內部在討論時,希望強調遊行運動走過10年的歷史感,把重點放在「回頭看」的部分,不是要拉抬同性戀的身分。

儘管遊行聯盟的官網對主題做出解釋,卻並未成功說服所有非同志的性少數群體。雙性戀者「小high」就質疑,聯盟對同志的定義究竟為何?如果包括LGBT,為什麼這次主題以同性戀為名?

小high表示,如果聯盟所說的同志是指同性戀,她不會有意見,但聯盟的英文名稱就應該拿掉BT;如果聯盟認為同志包含LGBT,活動就應該更改名稱,並做出道歉。

同性戀不等於同志

雙性戀團體「Bi the Way.拜坊」總召剛朵琳指出,「同志」雖然讓人直接聯想到同性戀,但按照一直以來的使用脈絡,這個具有歧異性的詞彙實際上包含了所有的LGBT,成為可被接受的公約數。如果今年主題是「看見同志」,他們不會有意見。

然而,「同性戀」指涉的僅僅就只是同性戀。剛朵琳表示,他理解遊行聯盟的訴求是想要呼應第1屆同志大遊行。但是2003年的情況跟現在已經不同,當年的同志運動圈,尚未清楚意識到其他的性少數群體。

就算要以「同性戀」為名,剛朵琳認為,小標至少要有明確的標示。但是,小標的「性難民」,如果順著大標「同性戀」看下來,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性難民單單是指同性戀的困境。

雖遊行聯盟官網有解釋,但剛朵琳認為,對非學術圈、非社運圈、非LGBT社群以外的民眾來說,若沒有深入理解,這個主題第一眼會帶給別人什麼印象?

跨性別與同志運動的摩擦,並非如今才有的現象。跨性別punk倡議工作站的發起人陳薇真表示,主流同運能否尊重雙性戀與跨性別在運動中的主體性,是一個值得關切的問題。

她指出,部分同運人士已開始反省運動內部上對下、多對少的不對等關係。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樣的敏感度與反省力。

主流同運有待反省

陳薇真表示,雙性戀與跨性別有其獨特的社群經驗,內部也有長期培力社群的工作者,但同運並未充分了解這些工作者的意見,卻宣稱具有LGBT的代表性。她認為,作為相對主流的同志運動者,其實沒有反省自己身處的位置。

陳薇真進一步指出,跨性別與雙性戀在同志圈中,經常遭人誤解或傷害。作為少數中的少數,必須一再回應這些誤解。她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日常衝突所累積的不滿情緒,最後會在「看見同性戀 2.0」這樣的事件中,演變成公開的異議。

為了化解少數與極少數的衝突,陳薇真認為可以透過程序正義的方式來處理。未必要找雙性戀或跨性別團體來當工作人員,但可以成立諮詢委員會,讓各項少數議題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剛朵琳說,身邊有些朋友對這次的主題不滿,甚至考慮是否要參加這次的遊行。他認為,如果這個詞彙造成其他非同性戀者的疏離是頗為可惜的。

小high則表示,她不否認聯盟一直以來對同運的付出,自己也不是站在聯盟的對立面。但若聯盟無法針對這些意見給出具有說服力的回應,就太過粗糙暴力。

對於外界的批評,遊行聯盟方面表示,除了目前官網上的主題解說以外,之後會再準備一份「Q&A」,提供更精簡的說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