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吳富正/屏東報導】
國產非基改大豆是目前最夯的農特產品之一,屏東縣滿州鄉農會配合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積極輔導下,與農民契作種植在地原生小黑豆132公頃,其中有80.2公頃通過有機轉型期驗證;高雄場為提升農友有機大豆栽培管理觀念與技術, 5/7上午於滿州鄉農會辦理有機大豆健康管理技術講習。講習會由黃場長主持,計有滿州鄉農會潘憲政理事長、陳清木總幹事及該鄉種植大豆農友80多位參加,由於講習內容扼要實用,農友反應熱烈,都認為獲益很多。
講習會首先由黃場長重點提示本次講習會的要旨與重要性,接著由高雄場周國隆副研究員講解大豆栽培管理技術及產業發展方向,主要說明高雄場育成的大豆品種高雄7號、8號、9號、11號及12號特性,同時介紹如何建立機械化量產體系及該場媒合多家量販及加工業者採購非基改國產大豆的輔導措施與成效。張耀聰助理研究員則講解有機大豆合理化施肥,建議農友多利用高雄場免費提供的土壤分析服務,依據分析結果,適時、適地、適量施用驗證合格的有機肥,強調如屬酸性土壤(pH值5.5以下)應選擇禽畜糞類有機肥,鹼性土則施用植物渣粕類有機肥;他也建議大豆前作綠肥種太陽麻,不要種田菁、青皮豆等豆科綠肥,以減少因連作帶來的病蟲害。最後由陳明吟助理研究員介紹有機大豆病蟲害防治與健康管理技術,說明主要病蟲害的病原生態、危害習性與適合的有機防治要領,並強調作物健康管理原則,將有害生物的族群維持在經濟危害基準之下,而非將其澈底滅除。
黃場長於每單元講解後都重點提示,他特別強調病蟲害經濟、安全、有效防治的理論與實務,建議採用黃色黏板、硫黃粉、苦楝油(印楝素)及蘇力菌等有機資材,同時承諾將積極選育高產優質且抗逆境的品種供滿州鄉種植,也應允派員現場指導大豆接種根瘤菌技術,並在滿州鄉建立有機示範田,同時協助小包裝設備的購置。最後,黃場長期勉滿州鄉農友善用落山風等自然環境的地理條件及在地的特有品種,生產在地非基改有機大豆,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滿州小黑豆」,與進口大豆區隔市場。他期許農友繼續配合農會契作與通路媒合,生產多元系列產品,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展現更亮麗的成績,而高雄場研究人員也會隨時提供必要的技術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