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統計,高鐵自民國96年1月通車,到今年4月,設備異常事件占77件,其中轉轍器異常高達60件。
轉轍器是控制道岔的設備,道岔主要是協助列車順利轉換軌道。
台灣高鐵這幾年對轉轍器異常事件處理愈來愈有心得,但因無法找出異常真正原因,營運上增加不穩定的風險,至今已有5次造成全線或部分區間營運中斷,引起旅客抱怨,也影響商譽。
高鐵至今載運旅客人數已破2億人次,高鐵實現台灣西部走廊一日生活圈,對許多民眾來說,生活上已不能沒有高鐵,高鐵只要一出問題,影響的人數常常是數千或數萬。
台灣高鐵也多次請原廠外籍專家,協助解決問題,讓外籍顧問頗感困擾的是,零件在台灣發生的問題,在國外都沒見過。
台灣高鐵曾會同原廠並請專業機構,針對轉轍器異常做分析,去年底利用首次轉轍器大修,將曾出問題的微動開關改換新的型式,但更換完後還是發生了4次微動開關異常事件。
交通部長葉匡時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提到台灣高鐵採用德國的高速道岔,但站與站的距離較短,轉轍器及道岔使用頻率較高,可能是造成轉轍器異常偏高的主因。
高鐵局代理局長胡湘麟說,當初招標時,要求高鐵列車最小班距是3分鐘,且台北到高雄直達車行車時間是90分鐘。台灣高鐵為達到標準,只有採用能讓列車密集發車,又能高速通過的設計。
有立法委員建議更換道岔,台灣高鐵董事長范志強直言,高鐵至少要停駛1年,不可行。
高鐵局1月邀請專家成立診斷小組,就高鐵安全性、穩定性、可靠度及應變做整體檢視,報告近日將出爐。
胡湘麟坦言,要找到轉轍器異常真正原因,挑戰很大,但在無法確定原因前,仍可試著從各種改善的做法,例如控制電子設備的溫度、溼度,增加安裝前的測試次數,縮短零件的使用期等,努力減少異常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