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國美館開啟立陶宛與臺灣攝影藝術交流對話

民生@報/ 2022.04.08 18:39

【文/陳小凌】國立臺灣美術館以雙展交流的形式推出由立陶宛國家美術館策劃之「揭幕:尋探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與國美館策劃的「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兩展將同時於9日開展,開啟兩國關於攝影藝術創作及文化認同議題的深度對話。

 

羅穆豪達斯.波澤斯基斯〈朝聖Romualdas_Požerskis__Pilgrimages_No.155。國美館提供。

 

兩館的跨國交流契機緣於兩國於疫情困境上的友情連結。然而,能順利促成展覽更重要的原因是,臺灣與立陶宛兩國於歷史情境與國際情勢有著十分相似的文化及政治處境,以及對於人道主義的信仰。面對當前烏俄交戰所翻動的局勢,曾奮力走出蘇聯鐵幕的立陶宛也宣布緊急狀態,且藉由各種外交舉措多方聲援烏克蘭,甚至將俄羅斯駐立陶宛大使館的街道名稱更名為「烏克蘭英雄街」,表達其對於自由和平的堅定信仰,以及致敬那些抵抗威權暴力的不凡英雄。

 

展覽主題圍繞立陶宛的身分認同追索與相關文化議題,展出21位藝術家共87件作品,時序性地呈現立陶宛自1950年代至今的歷史進程與攝影發展,特別是立陶宛攝影史中由寫實主義至觀念表現的流變,其中跨越了蘇聯時代下創作者們陰鬱而隱喻式的攝影意識形態的壓抑和抵抗、政治變革運動的興起和自由意識與新興主題的追求、最後在自由開放的創作氛圍中開拓攝影概念性的探索,展覽三大主題橫跨歷史背景和時間,呈現三個世代攝影創作的發展,不僅能讓觀眾藉此了解立陶宛攝影藝術,也可更深入理解立陶宛的文化與歷史。

 

吳天章〈戀戀紅塵〉1997。國美館提供。

 

為回應立陶宛國家美術館本次所展出的攝影典藏及策劃議題「揭幕:尋探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國美館館策展人賴駿杰以國美館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之攝影藏品為主,策劃之「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並邀請呼應此主題之青年藝術家,共展出15位藝術家的攝影及複合媒材作品,呈現臺灣當代藝術攝影自90年代以來的重要作品,從影像檔案的「覆寫」探討多重且複雜的文化認同議題,展出如陳界仁早期的數位影像作品、吳天章的影像裝置、梅丁衍使用老照片而編修的數位影像輸出等;加上青年世代藝術家面對「認同」的多元視角,以臺灣當代攝影藝術的當下境況,對話立陶宛所帶來的現代至當代攝影發展史。

 

「揭幕:尋探立陶宛攝影中的認同」及「覆寫真實:臺灣當代攝影中的檔案與認同」將從4月9日起於國美館展出至7月3日,並於今年9月間巡迴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