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葛婕/南投報導)新故鄉文教基金會(18)日於紙教堂辦理專書發表會,由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支持出版的「夢蝶‧蝶夢—埔里蝴蝶價值的轉譯與運用」、文化部支持出版的「從不知量力的心出發—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的故事」兩本專書,首次完整將10餘年來公、私部門、非營利組織等跨域合作推動「再現埔里蝴蝶王國」、「埔里蝴蝶森林公園」等行動,盤整匯聚出階段性成果。
2010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大埔里有志之士,推動「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行動,2018年起又接續「埔里蝴蝶森林公園」的打造,在以生態城鎮為主要發展目標及願景下,除了蝴蝶生態保育的主軸外,更著重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期望透過永續的自然資源維護與運用,朝向人與萬物共生共榮。
10多年來,在文化部、林務局等公、私部門支持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不斷實踐各項創新行動方案,包括:蝴蝶步道的調查監測,同時建立大埔里蝴蝶物種資料庫;推廣蜜源食草種植,讓大埔里的蝴蝶廣增友善安全的棲息地;蝴蝶生態解說人員培訓,以利遊程及教育推廣;辦理深入校園與社區的環境教育列車;研發蝴蝶文創產品研發、蝴蝶特色料理推廣及開展綠色旅遊;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的成立,每一項都積累出扎實的在地能量,成為台灣鄉鎮轉型與地方創生的重要經驗。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江大樹教授指出,自再現埔里蝴蝶王國行動開展以來,對暨大的在地參與也產生諸多影響,包括:促成暨大人社中心成立,並協力推動各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劃;暨大開授R立方學分學程且新設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碩士學位學程,積極培育生態城鎮所需專業人才;近年更設立水沙連學院,倡議蝴蝶王國各面向永續發展知識並逐步累積水沙連學的豐富內涵。
生態專家彭國棟老師表示,10年來在埔里每一個角落有愈來愈多的機會看到蝴蝶,不只是野外飛舞的,也有空間設計造型的、藝術文化的,「這是真正的生態為體,產業為用,文化生根。」特別感謝大埔里蝴蝶生態解說員的付出,希望未來一起從蝴蝶,擴展到更多生態多樣性的關注與推廣。
現今台灣419種蝴蝶,在大埔里可見231種,種類及數量之豐富讓人驚嘆,而一度是蝴蝶獵捕者角色的埔里人,如今轉為保護者,這轉變的歷程格外有意義。然而,「如何將蝴蝶的元素與價值,持續轉化與運用為地方的識別,引發對土地的認同,讓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都能同等提升,是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表示。
廖嘉展董事長感謝10餘年來各界的參與,共同捲動大埔里良質化的轉變,期望這份能量,持續讓埔里往更好的路上前行。
由蝴蝶所引發的種種效應,在兩本專書中一一呈現,也為打造埔里生態城鎮的理想,留下了足堪借鏡的印記。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也將兩本專書販售所得,作為公益使用,投入蝴蝶保育行動,以及支持「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歡迎一起共襄盛舉。(記者葛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