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國立故宮博物院重磅特展接力登場!繼十月初推出「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展,26日壓軸推出「航向天方—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26日。
明宣德朝青花花卉紋燈。故宮提供。
明宣德朝〈青花花卉紋燈〉外型像極了裡面住著精靈的阿拉丁神燈,由於鄭和船隊曾經過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加上埃及福斯塔特考古出土許多陶質油燈殘器,推測這種帶把、具有承盤的燈具,是十五世紀交流下的產物。
提起伊斯蘭文化,腦海中會浮現什麼印象?展覽命名為「航向天方」,所謂「天方」又稱「天堂」,指今日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發源聖地。大家熟知十五世紀鄭和率船隊出發,七次橫渡南海、印度洋,並且曾經抵達天方,成就人類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探險旅程。讓人不禁好奇的是,他們曾經到過哪些地方?對宮廷與民間帶來哪些影響?
東西方對於新世界的追尋與想像,在悠悠歲月潛行的步伐下,於視覺和物質文化上,或隱或現留下雙方交流的軌跡。〈明人瑞應圖〉描繪榜葛剌(孟加拉)的使者進獻「麒麟」給永樂皇帝(1414),當時所謂的「麒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來自東非的長頸鹿。《瀛涯勝覽》作者馬歡是鄭和船隊的阿拉伯語通譯官,他記錄隨行所見所聞,成為今日瞭解鄭和船隊出使經過的最佳讀本。明沈周〈寫生冊 貓〉將貓兒蜷曲身體的輪廓,化成一個可愛圓團,類似設計也見於土耳其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Palace)團貓圖,反映出伊斯蘭藝術家對天朝圖像的模仿。
展覽分為四個單元,「尋找麒麟」透過船隊實際造訪榜葛剌(孟加拉)帶回長頸鹿的經過揭開序幕。「天方潮流」藉由宮廷用瓷的器形、釉色與裝飾技法,瞭解其中的伊斯蘭元素。「天朝風情」呈現由中國反向流往伊斯蘭世界的文物。第四「餘波盪漾」展現十五世紀以後,持續迴盪於宮廷及地方的伊斯蘭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