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推動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計畫,自2018年花蓮縣秀林鄉建立平台,提升健康平權,基層健康涵蓋率在花蓮、臺東人口涵蓋率已超過25%、原住民人口涵蓋率約27.7%。花蓮慈濟醫院更透過5G發展遠距會診,在花東地區涵蓋率31%,智慧科技不僅縮短偏鄉距離,讓慈濟醫療走出白色巨塔,深入偏鄉。
花蓮慈濟醫院參加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年參展主題智慧醫療部分,除了與商之器、NIVDIA合作之外,特別展出慈濟醫療法人與花蓮慈院在花東「打造沒有圍牆的醫院,推動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計畫」的成果,以及花蓮慈院今年開辦遠距會診,不僅看診零時差,大幅提升偏鄉醫療品質。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副處長王復中12月3日上午蒞臨花蓮慈院醫療科技展開幕記者會,他感謝花蓮慈院的努力,把科技引進醫療,讓醫院變得沒有距離,這也正符合這幾年來,政府推動健康福祉計畫,讓更多產業能一起進入,成就全民健康照護。
花蓮慈濟醫院主任秘書陳星助指出,以「醫療在地化」、「照護社區化」及「救護即時化」是花蓮慈院承接衛生福利部健康福祉科技整合計畫的目標,以2018年秀林鄉建置平台為基礎,2019年將經驗複製到台東縣海端鄉與花蓮縣吉安鄉,2020年再拓及花蓮縣的鳳林鎮、光復鄉,及臺東縣的延平鄉、池上鄉,鄉鎮總量是七鄉鎮。
陳星助指出,累計至今年完成的花東兩縣家庭健康戶口名簿歸戶有五萬二千零九十七戶,人口數近十二萬三千人,涵蓋率約25.5%,其中原住民人涵蓋率27.7%;土地面積涵蓋率38.9%。家庭健康戶口名簿紀錄的不是戶籍資料,而是包括就醫、用藥、疾病史、健檢等資料,利用家庭健康戶口名簿歸戶,就可找出患有糖尿病、肝病、胃癌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進行居家關懷。
在健康福祉科技整合計畫中,招募當地民眾為健康守門人,陳星助指出,這就是以當地居民為種子進行在地化照顧服務,讓慢性病患者在家中自行量測血壓血糖,透過資通訊科技上傳平台;同時結合衛生所、部落文化健康站及社區日間照護中心,完成全人照護網絡,以花蓮縣為例,等同建置30多萬個床位。
陳星助指出,社區部落長者透過手機可以掌握個人健康數據,不再只有到診所才能量血壓、血糖,照護端的醫護人員也能即時了解民眾健康狀況。
2020年5月底,花蓮慈院陸續與花蓮、臺東兩縣衛生局合作,讓花蓮慈院醫師透過視訊問診了解病況,再與合作的醫療院所醫師討論如何進行治療,所需的藥物也可以直接在衛生所或在地藥局進行配置。對於需要轉診的病人,可以依照需求轉診到有花蓮慈院醫師支援的關山慈院或玉里慈院。
花蓮慈院醫事室主任林玲珠指出,與遠傳5G合作,遠距會診在花東地區鄉鎮涵蓋率約31%,分別在花蓮縣23%、臺東縣38%,服務的科別有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以及小兒科的罕見暨遺傳疾病個案會診,日前才剛與台東基督教醫院完成首例,透過視訊為罕病兒童會診,即時處理判斷,讓孩童及家長可以免於兩地奔波。
另外,花蓮慈院不只用於與合作院所的門診會診,更透過大頻寬、低延遲的遠傳5G建立緊急醫療遠距諮詢平台,急診醫師可以即時看見合作醫院急診的病人影像及心電圖報告協助會診,若判斷需後送花蓮慈院,則啟動綠色隧道加速病人就醫,以「網路打破距離」的限制,爭取治療時間。
陳星助主秘指出,過去的遠距醫療單單傳送X光片,就要等五到十分鐘,現在透過合作院所雙方的原有視訊設備,加上醫療設備,在5G網路暢通的情況之下,病人能就近看診、檢查的影像醫療資訊,傳遞到花蓮慈院醫師端,就可以做到即時,沒有距離,且大大提高診療準確性,偏鄉慢性病人可以就近在衛生所追蹤,慈院的醫師也可以透過會診,針對高風險病人給予是否轉診的建議,與合作端醫療院所攜手守護偏鄉居民健康。
(撰文/游繡華;攝影/陳何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