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花蓮首間雜糧加工品店成立 助產銷拓通路

客家電視台/ 2020.08.25 00:00

【黃小琪 花蓮光復】

花蓮縣雜糧耕作面積目前約有2300公頃,其中光復地區,種植包括大豆、黑豆等作物,面積已超過600公頃是全縣之最,光豐地區農會趁勢成立,首間雜糧加工品專賣店,除了拓展小農通路外,還有花蓮有機農民,希望未來進一步整合縣內,有機雜糧的供銷平台。

在地黃豆醬油與豆干,還有黑豆茶等,超過10多種農產加工品,都標榜使用花蓮在地生產的雜糧,台灣每年進口雜糧800萬噸,自產不到6%,東部地區適地適種「黃小玉」雜糧,目前以光復鄉,種植超過600公頃為最多,「光豐小農店鋪」的開賣,讓在地轉作雜糧的小農,能藉由加工加值,穩定雜糧產銷通路。

光豐地區農會總幹事 張明發:「雜糧在我們光復,大豆差不多有百餘甲,所以很多啦!這次我們做的是利用,我們在地的豆子、黃豆做醬油,加上我們在地的紅糯米來下去做成醬油。」

農糧署長 胡忠一:「今後在花東地區這邊,我們所推廣的數量,每一年都會再持續增加,同時來提高它的附加價值,就是來協助它做加工,之後再引進六級化產業。」

不只種雜糧,還要種的是有機的雜糧,目前全花蓮有機雜糧面積,只有約700公頃,希望能突破再往上增加,就有有機農提出花蓮應提前部署,整合區域有機雜糧的集團契作,推廣有機耕種面積,也做出品牌區隔,以贏得更多消費者認同。

玉里鎮有機農民 曾國旗:「大家很好的方式是,花蓮這邊的有機農民,大家合作起來組成一個平台,變成是一個供應鏈,在我們花蓮自己的加工廠去加工,變成高價的農產品銷售出去。」

消費民眾 羅小姐:「找到一些就是,真正健康的東西讓小孩子吃,我覺得是最好的,那價格上比人家貴一點點是沒有關係的。」

而光豐地區農會也表示,未來除了將陸續媒合小農,推出更多雜糧加工特產外,還會舉辦各種食農教育活動,讓「食當季、吃在地」的國產糧食消費觀念,更普遍地被民眾支持。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