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美、日、加等國發聲挺台加入WHO 蔡英文:對我們是很大鼓舞

台灣好新聞/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0.01.30 22:00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新聞圖片

近來源自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武漢肺炎」(WHO已正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其疫情持續向外擴散,截至今(30)日下午為止,台灣也出現7例境外移入、2例本土家庭群聚感染的疫情。由於中共強勢作梗,不僅我國近幾年無法參與WHA大會,至今武漢肺炎相關最新疫情資訊,都得仰賴他國支援提供,無法即時獲知第一手訊息。為擔憂台灣恐成武漢肺炎的破口,近來美國、日本、加拿大都相繼表態支持台灣加入WHO,我國總統蔡英文亦在今(30)日下午的總統府敞廳談話中,感謝國際友人的發聲支援,並稱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


蔡英文在敞廳談話中表示,她要特別感謝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公開支持台灣加入WHO,我們也感謝國際友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對於台灣加入WHO的發聲與支持,台灣跟其他國家一樣,都正面臨全球防疫的風險,台灣有能力、有責任為世界盡一份力量,我們也希望,WHO不應該因為政治因素而排除台灣,WHO要有台灣的參與空間。


在敞廳談話後,媒體詢及近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等都首度為台灣發聲,支持台灣加入WHO一事,總統回應表示,在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中,讓世人充分理解到台灣在防疫工作上的重要性,以及台灣人對於自己健康的訴求。因此很感謝像是美國、日本及加拿大等主要國家,都願意公開表示支持台灣加入WHO,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她也感謝最近這段時間以來,發言支持臺灣加入 WHO的國家。


總統進一步指出,從現在的武漢肺炎疫情事件看起來,台灣確實是在防疫的第一線,是有很大的需要成為WHO參與者,讓我們在防疫的第一線上發揮我們的功能,同時也才能確保台灣人的健康。


針對媒體詢問為了台灣的防疫物資不會缺乏,台灣政府宣布口罩暫時禁止出口,造成有藝人批評事,總統說,對於近來口罩事件引發不同論點、說法,甚至於有些情緒,她想告訴大家幾件事情。第一,疫情是沒有國界的,「防疫不分藍綠、也不分你我」;第二,我們要先自助才能夠助人,全力做好國內防疫的工作是最優先的,行有餘力時,我們也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


總統認為,防疫相關的規範,我們都應該要注意,並且遵照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不需要在無謂的地方上爭吵。面對疫情,我們應該要團結一致、通力合作,這才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及應該做的事情。她在稍早說明時也提到,在現在整個防疫的階段,大家還是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同時也要謹慎地防疫。至於戴不戴口罩、要戴哪一種口罩,則要看不同的情境。接觸到病毒的風險越高,越是需要戴口罩,這也是優先順序的問題。她請大家遵照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她也會請疫情指揮中心加強宣導相關的防疫資訊。


至於有關正確戴口罩的時機,以及民眾應做何種措施以確保自己的安全,副總統陳建仁則表示,站在流行病學與防疫的立場上,最重要的就是看病毒藏在什麼地方。在台灣,病毒大概藏在3個地方,一個就是確定病例的身上,而這些確定的病例現在都在醫院隔離治療當中,所以不會傳染給其他人;第二,就是潛伏期病例身上,潛伏期病例最常見的,就是病例的第一線照顧者或家人,或者在感染後,經常和他一起工作或生活的親友或工作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病毒感染的風險主要是這個;第三,就是被口鼻分泌物污染的環境,但只要及時做消毒清潔,實際上感染的機會很低。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現在確定病例都已在醫院隔離治療;所有的潛伏期病例,因為是密切接觸者,這些人都是在家做24小時、且需要14天的居家隔離,接觸到的機會很低;再來就是從湖北的來台者,這些人也需要有14天的居家隔離及電子監控。因此,一般民眾得到感染的機會就相對很低。而戴口罩的必要性,則是看得到病毒感染機率的高低,最高的就是第一線照顧病人的防疫人員或醫護人員;第二類就是與確定病例一起生活的家人,就像第8個病例是第5個病例的先生一樣;第三就是與確定病例一起工作或生活的人;再來才是像公共運輸工具的從業者、或是在密閉娛樂空間的工作者等。


副總統提到,我們可以把這些戴口罩的必要性分成9個不同層級,政府會加強向大家宣導,如果一般健康的人,沒有任何的呼吸道症狀,也沒有發燒,實際上可以過正常的生活,謹慎地來做好防疫工作,並不一定要戴口罩。


至於媒體詢及為協助滯留在中國武漢的台灣人,目前與中國的溝通管道為何,總統說,這件事情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是試圖用各種管道來溝通。


※台灣好新聞提醒您:武漢肺炎防疫不恐慌!


肥皂勤洗手、公共場所戴口罩,減少聚會不握手,避免接觸禽畜類動物、生食肉品!


國外入境若身體不適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出現疑似症狀撥打防疫專線,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熱門關鍵字:

台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