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草衙故事首登衛武營 中山大學原創戲劇搬上舞台

大成報/ 2019.11.12 13:10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中山大學為高雄前鎮草衙地區創作的跨世代故事,首度登上國家級戲劇場館!國立中山大學執行製作原創戲劇「前鎮草衙、我家的事」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盛大開演,並於演出後進行座談。製作人、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指出,這齣戲以中山師生在草衙社區蹲點田調的成果為素材,攜手當地的「愛慕劇團」,將社區的歷史與故事編寫成劇本,由草衙興仁國中師生共同演出,凝聚居民對在地的認同感。
「前鎮草衙、我家的事」從在草衙地區生長的兩名國中生崇文、宥心說起,故事從兩人各自面對升學的徬徨、與家人相處的心事展開,劇中以書信為媒介,穿梭於1950年、2019年及2040年間,進行跨越時間的對話。兩名國中生在這樣一來一往中,逐漸了解自己與家人是什麼樣的人,最後帶著對自我的認同,往人生的下一步邁進。
「前鎮草衙、我家的事」製作人、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表示,高雄市前鎮區、尤其是草衙地區,被視為是一個「鏽區」(Rust Belt/La RustBelt),有著人口外移、人口老化等問題。前鎮作為全球第ㄧ個加工出口區, 為臺灣早期經濟命脈,同時也是高雄重工業的聚集地,也是最重要的遠洋漁港。「這個地區的價值並不只是台灣過去成就經濟奇蹟的發動機,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台灣勞動能量與技藝,奠定了台灣在各方面追求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中山大學挖掘在地故事,將其轉譯為「前鎮草衙、我家的事」,將常民生活經由「採集-理解-轉譯-表現」的歷程藝術化,讓高雄的過渡社區獲得「重新的想像與建造」。
戲劇研究顧問、西灣學院助理教授吳亦昕提到,從田野故事的採集、劇本的產生,再到排練,最終完成演出,中間是一個不斷滾動修正的過程。希望透過親身參與,使學生認識自己與生長的土地,進而產生認同;並藉由長時間的排練相處,思考自我的主體意識與人際互動的方式。在幾次的衝突與和解中,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個人角色的扮演與團隊的意識,「為了團體好」成為學生思考的首要角度。
該齣戲劇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主辦,國立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與公民團體「哲學星期五@高雄」共同製作執行,為一整合學術、公民團體、表演藝術、教育培力與社區的跨領域合作。
圖說1.2:中山大學為高雄前鎮草衙地區創作的跨世代故事「前鎮草衙、我家的事」,首度登上國家級戲劇場館衛武營。
圖說3:左起中山大學哲學所副教授洪世謙、西灣學院助理教授楊士奇、座談主持人劉燕玉、高雄市興仁國中教師王湘緹、校長王文正。

熱門關鍵字:

體育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