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警器安裝率高達99.59% 台北市議員曾獻瑩 曝維護率無制度、恐形同虛設



台北分社社長 彭成平 報導
根據台北市政府統計,截至2024年4月底,全市住宅火災警報器(下稱住警器)安裝戶數已達51萬7,803戶,整體安裝率高達99.59%,成績雖然亮眼,卻未必等同於真正的防災安全。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於警政衛生業務報告中提出盲點,強調「有裝 ≠ 有效」,若未定期檢查或電池沒電,住警器恐怕在關鍵時刻失靈,成為火災防治的一大破口。
曾獻瑩 議員指出,目前多數住警器採用電池供電,原則上可持續使用8年,但這並不代表民眾可以完全忽視日常的檢查與保養。事實上,多數家庭對住警器維護缺乏明確觀念,也欠缺檢查習慣。若市府僅依賴民眾自主管理,實際上的維護率勢必大打折扣。曾獻瑩 議員要求市府應主動建立制度性維護機制,透過「台北通」等相關APP發送通知提醒民眾檢查住警器狀況,並透過里辦公處、社區巡守隊與義消等民力資源協助社區巡檢。此外,能夠比照國外經驗,建立一年一度的「住警器檢查日」,甚至與民間團體合作,定期舉辦檢查教學與維修訓練活動,讓防災成為全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對此消防局允諾,將會在每年1月19日的消防節時,將住警器的維護與保養納入專案宣導活動中,藉機強化市民防災與建立定期檢查的習慣,進而提升住警器的實際防災效能。目前也透過消防宣導隊走進社區,加強民眾檢查意識,並在火災發生後,主動訪查鄰近住戶進行使用提醒。此外,消防局也正在評估導入LINE官方帳號與社群群組作為提醒工具,期盼未來能建立起「全民同步檢查」的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住警器實際的有效性。
針對外界關注住警器在電池耗盡時是否會自我警示的問題,消防局表示,目前市售產品多設有低電量警示音,能在電池不足時提醒用戶及時更換。局方也感謝議會在預算編列階段提供協助,讓住警器推廣與後續追蹤工作能順利進行,特別是在協助弱勢家庭方面更具積極作為。
曾獻瑩 議員再次提醒,台北市在達到高安裝率之後,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設備在緊要時刻真正發揮作用。提升住警器檢查率不只是消防政策的一環,更是一項對市民生命安全的基本承諾。因此,應導入更多數位化科技工具來追蹤與提醒,也應逐步建立巡檢責任制度,以確保住警器不僅「看得到」,也「用得上」。期許台北市能從「全國安裝率最高」進一步邁向「防災文化最成熟」的城市典範,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在火災來臨前多一層保護、多一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