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中關稅戰升溫 大和總研:145%關稅嚴重衝擊中國經濟

銳傳媒/
68 天前

【專欄】美中關稅戰升溫 大和總研:145%關稅嚴重衝擊中國經濟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美中貿易衝突如烈焰焚燒全球,關稅戰的烈度已達前所未有的頂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025年4月9日宣布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關稅至125%,並因芬太尼問題額外加徵20%,使總稅率飆升至145%。中國大陸強硬回擊,4月11日宣布自4月12日起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關稅從84%提高至125%。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川普4月13日否認對半導體等產品豁免關稅,強調「沒有任何國家能逃脫,尤其是中國大陸」,並預告對半導體展開國安審查,顯示其對中國大陸的施壓毫不鬆動。川普雖暫緩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90天,卻加劇與中國大陸的對抗,攪亂全球供應鏈與市場信心。中國大陸經濟正面臨空前危機,其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下滑趨勢令人憂心。本文將剖析這場關稅戰的影響與未來走向。

美國關稅衝擊下的中國大陸經濟

[caption id="attachment_105307" align="alignnone" width="525"] 川普在「真實社群」發文說,美國即將進行「國家安全關稅調查」,包括將檢討半導體和電子產品供應鏈,「我們須在美國製造產品,我們不會被其他國家挾持,特別是中國這樣的敵對貿易國」;其他國家也對美國施加不公平貿易差額和非貨幣關稅壁壘,「沒有人能逃脫責任,尤其是迄今為止對待我們最惡劣的中國!」 [/caption]

根據大和總研經濟調查部首席研究員齋藤直人和經濟學家秋元光輝4月9日的報告,基於OECD的國際產業連關表(2019年)計算,美國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將使中國大陸實際GDP下降2.55%。考慮最新145%總稅率(包含20%芬太尼相關關稅),下降幅度可能進一步擴大。此前54%關稅已導致GDP下降1.97%,如今加碼至145%,對經濟的結構性衝擊更為嚴峻。

中國大陸對美出口因關稅暴漲而價格競爭力銳減,美國企業雖難以完全切斷依賴,但出口量下滑已無可避免。大和總研假設出口價格彈性值逐漸減小,顯示中國大陸對關稅的適應性有所提升,卻無法完全抵消負面效應。川普自4月2日起逐步推進關稅,從34%升至145%,其極限施壓策略推高美國企業與消費者成本,引發全球市場劇烈動盪。

中國大陸的強硬反制與內部挑戰

面對美國攻勢,中國大陸展現毫不退讓的姿態。根據《中國時報》報導,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4月11日宣布,自4月12日起,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關稅從84%提高至125%,回應美國145%關稅。財政部強調,美國輸華商品在當前關稅下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若美方繼續「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但若實質侵害利益,中方將「奉陪到底」。中國大陸同時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追加起訴美國,指其違反國際經貿規則。

這一反制措施加劇內部壓力。中國大陸商務部將12家美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6家涉台軍售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在華投資與貿易。這些舉措雖捍衛國家利益,卻可能削弱中國大陸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更顯嚴重。大和總研因此下調2025年中國大陸實際GDP成長率預測,從4.5%降至3.9%,2026年從4.2%降至4.0%,顯示內需刺激尚未奏效,消費信心因通膨與就業壓力而低迷。

全球貿易格局的重塑

美國關稅政策旨在推動供應鏈回流,但中國大陸的125%關稅反制加速全球貿易分裂。據《GZERO Media》報導,中國大陸準備六項報復措施,包括限制美國農產品與服務業進口,推高美國農民與企業成本。歐盟已批准反制美國鋼鋁關稅措施,鎖定川普支持者如大豆農,顯示全球反彈加劇。中國大陸若轉向新興市場,或能緩解對美出口下滑的衝擊,但短期內難以彌補缺口。

川普9日宣布對貿易夥伴實施10%關稅,卻對中國大陸加徵145%,引發盟友不滿。《聯合新聞網》報導,川普13日否認對半導體、電腦與手機豁免關稅,強調其仍適用20%芬太尼關稅並將接受國安審查,指責媒體報導「假新聞」。他稱「沒有任何國家能逃脫,尤其是中國大陸」,顯示政策強硬。歐盟表達與中國大陸合作的意願以穩定經濟,但擔憂產品傾銷,貿易聯盟重組趨勢加劇。

中國大陸網民對美國製造業復興的嘲諷也在網上瘋傳。《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一則迷因描繪美國工人笨拙操作縫紉機,諷刺其難以適應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既反映對美國政策的懷疑,也隱藏著對中國大陸經濟前景的焦慮。

中國大陸經濟的應對策略

為緩解關稅衝擊,中國大陸亟需提振內需。大和總研指出,金融與財政政策的具體措施將決定經濟走向。然而,當前內需成長乏力,消費信心低迷。中國大陸雖在2月與3月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分別涵蓋140億美元與223億美元進口額),但規模有限,顯示其報復以克制為主,優先穩定內部經濟。

內需刺激的成敗取決於政策執行。若無法提振消費與投資,GDP下降恐超預期。專家預測,美中談判進展是關鍵。《聯合新聞網》報導,川普13日強調半導體未獲豁免,並預告國安調查,顯示談判前景黯淡,短期內突破難實現。

長期而言,中國大陸推動經濟「去耦合」(decoupling),加大對科技與製造業支持。專家羅倫·古爾德曼(Lauren Gouldeman)分析,北京已為長期貿易戰準備,通過替代市場與自給自足減輕損失。然而,這一轉型代價高昂,短期內難以彌補出口下滑的缺口。

結語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145%關稅,將中國大陸實際GDP推向2.55%的下降深淵,雙方經濟均面臨嚴峻考驗。中國大陸以125%關稅反制,警告美國若繼續加徵關稅將「淪為笑話」,展現堅定底線。川普9日暫緩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90天,卻於13日否認半導體關稅豁免,點名「尤其是中國大陸」,強調國安審查與20%芬太尼關稅。《聯合新聞網》報導,美國政策搖擺加劇市場不安,中國大陸成長率恐跌破4%,經濟前景堪憂。全球供應鏈重組與貿易聯盟裂變已成不可逆趨勢,未來90天將是雙方博弈的關鍵時刻。這場關稅戰不僅是數字博弈,更是兩大經濟體與全球格局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