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打響關稅戰 藍弋丰:可作為改善台灣產業的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對台灣在內各國課徵關稅。知名作家、福和會執行主任藍弋丰接受銳傳媒專訪表示,從分布國家來看,川普關稅戰的戰略目的封殺中國及其洗產地之國。因此,「對等關稅公式」並不是重點,可說是理論上的藉口。
藍弋丰指出,中國2024對美順差達到新高,成為美國戰略上的最大隱患。這是因為中國在內需市場崩潰後,急需透過傾銷維持經濟。川普的關稅戰即有反制中國傾銷及的洗產地的目的。這是自拜登以來就有的基本格局,但是川普做得更加徹底。
在國家層級而言,藍弋丰認為,現在有一種言論將川普的關稅戰與1930年的貿易壁壘相提並論。但是在1930年代,美國還是貨物出口國,而且當時國際貿易還是金本位時代。但今天美國是貨品進口國,而國際貿易是美元本位時代。對於像德國、台灣、日本這些出口導向國來說,反而是必須跟從美國方向的。
在國內層次而言,藍弋丰認為川普的國內戰略還需要面對期中選舉、下次大選的考驗。所以需要立竿見影的效果。藉由用對外收取關稅的方式,爭取降低美國財政所得稅的需要,並藉由修改法規搭配消減企業經營的障礙,讓美國聯邦政府走向小政府取向。有助於讓美國成為適合投資的環境。此外,透過機器人、自動化的發展,有助於美國企業的製造業復甦。近期馬斯克發展出的人形機器人取代勞工,這一嘗試是已作為川普政府的未來願景。就可以既趕走非法移民,又振興製造業。
針對美國將會通貨膨漲的問題。藍弋丰說,由於美國國民多數是服務業就業者,關稅戰反而可以促進美國經濟國內循環。因為,農產品、能源可以預期會被報復,在美國國內的市場價格可能還會降價,讓美國底層國民的住房、民生消費開支有實質的降價。雖然衣服、手機等進口商品可能會漲價,但是對底層美國人民而言這不是天天要用的必需品。
對台灣而言,坊間有相當多批評川普的言論。藍弋丰建議,應當明確的認識川普的邏輯,越順應他,越能得到好處。在因應上,應當適時修改法規。讓原本扭曲的產業結構正常化。例如台灣人長期被某些利益集團綁架,被迫買到較貴的汽車。可以藉此機會,拆除保護機制,讓汽車在內的貿易公平化。目前賴清德總統的五項對策,是正確的方向。讓台灣變成做生意阻力最小的國家,才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