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5策略創造台美雙贏 「疑美論」不攻自破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賴清德總統提出5項應變策略。賴總統強調,台灣沒有採取關稅報復,打算與美國談判關稅,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同時支持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擴大對美投資、採購;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解決洗產地問題。這些做法既展現善意,也都務實可行,創造雙贏。不論從台美關係淵源,或國家安全角度著眼,這都是正確的決定。尤其特定勢力正藉關稅事件鼓動「疑美論」,台灣適時誠意回應,對強化台美關係,具有正面意義。
川普掄起關稅大刀,六親不認,全球震撼,連盟邦也受波及。互惠關稅適用所有國家,對象是美國主要貿易進口國,包括歐盟、中國、日本、越南、南韓、台灣、印度,這些國家佔美國進口總額一半。面對高額關稅衝擊,中國立即展開報復措施,歐盟、加拿大也採取局部反制,英國、日本、澳洲等國家雖有雜音,但選擇接受。每個國家依據本身經濟條件及國家發展需要,採行對己有利的應對策略,無可厚非。台灣政府提出的應對方案,從經濟方面來說可行,對國家安全更多了一層保障。對比美中重燃貿易戰火,台灣尋求台美合作雙贏,是正確明智的選擇。
呂特:貿易爭端應與防務分開
[caption id="attachment_104334"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北約組織(NATO)秘書長呂特就表明,貿易爭端應與防務分開,別讓貿易問題介入北約盟邦間的防務討論。北約展現理性智慧,值得台灣借鏡。台灣可以更進一步申明,不但有誠心化解貿易爭端,同時期盼強化雙方防務合作。
華盛頓郵報日前獨家報導,一份由美國防長赫塞斯(Pete Hegseth)署名的機密指引─「暫時國防戰略指導」,將「阻止中國武力犯台,強化美國本土防禦」列為最優先事項。中共處心積慮,鼓動台灣人民疑美情緒,反而暴露對台美關係日趨緊密深感不安。
川普正式公布的對等關稅措施,台灣高達32%,是原先預期中較不利的狀況,比日本24%、韓國25%及歐盟的20%都還要高,為有心人士散播「疑美恨川」輿論,增添柴火。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就嗆聲民進黨高層對美國掏心掏肺,開放萊豬,大買軍武,送走台積電,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換來高關稅。她批評賴清德,「你對得起台灣人嗎?」
中共散播疑美論 挑撥台美關係
[caption id="attachment_104199" align="alignnone" width="771"]
中共更藉機大作文章,挑撥台美關係,指控「台灣當局」親美倚美,自作多情,但川普政府重利輕義,獅子大開口,交再多的保護費都不夠,台灣隨時會被賣掉云云,極盡幸災樂禍之能事,好像台灣是唯一需要向美國繳納關稅的國家一般。
川普推出的互惠關稅,適用所有的國家,首要目標是美國最重要進口國。從進口重要性排名來看,美國主要貿易進口國家及地區,包括歐盟、中國、日本、越南、南韓、台灣、印度,佔美國進口總額的一半,每個地區都被課徵高額關稅。
中國在原來的20%之外另外加徵34%,總共54%。中國為了規避關稅,很早就將生產基地轉移他國,也被川普鎖定為打擊重點對象,包括越南、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印尼,都被列為高關稅國家;連中南美洲國家,如墨西等國,也是中國加工洗產地的重要基地,早被川普盯上。
川普祭出高關稅策略,一方面是基於交易對等,主要目的則是希望產業回流,為美國創造經濟榮景。川普認為許多產品美國就能做,為什麼要拿到中國生產?對中國及其海外生產基地課重稅,就是要逼迫產業回流,終結中國做為世界工廠的角色,中國才是美國關稅政策的頭號目標。中國採取報復手段,不惜魚死網破,玉石俱焚,顯露狗急跳牆的慌亂。
北約秘書長呂特被問到北約是否將把對中國的定位由「安全挑戰」升級為「安全威脅」,呂特說他個人認為可能會逐漸將中國視為威脅,「我們不能對中國太天真」。台灣如果因為不滿美國關稅政策,而掉入中共「疑美恨川」的統戰陷井,豈非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