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仲容專欄】地緣政治視角看遜尼派與什葉派

銳傳媒/
77 天前

【阮仲容專欄】地緣政治視角看遜尼派與什葉派

在當今全球和地區政治格局中,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分歧不能僅僅從宗教或宗派的角度來看待。相反,它反映出更複雜的地緣政治現實。政治糾葛導致遜尼派和什葉派無法形成統一陣營。這兩個教派都不是鐵板一塊,也沒有一個教派嚴格侷限在伊斯蘭教的界線內。即使在遜尼派或什葉派內部,政治背景也常常表現出凝聚力的缺乏和意識形態立場的混合。在地緣政治層面,這個問題遠遠超出了宗教的範疇。蘭吉·托菲克(Ranj Tofik)發表在最新一期《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的<遜尼派與什葉派:地緣政治視角>( Sunnis and Shiites: A Geopolitical Perspective)帶我們進一步了解其中的糾葛。Ranj Tofik 是庫德族研究員、中東政策委員會非常駐學者和博士。波蘭華沙大學政治學候選人。
一般人不了解的遜尼派與什葉派
在中東和北非,遜尼派集團基本上與以基督教徒佔多數的美國為首的更廣泛聯盟結盟,其中包括猶太國家以色列。然而,並非所有遜尼派團體都屬於此陣營。例如,與穆斯林兄弟會有關的派系在某種程度上與什葉派集結結盟。值得一提的是,遜尼派國家卡達雖然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主導的集結結盟,但在某些地區議題上卻傾向什葉派集團。這在加薩戰爭以及過去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緊張局勢中顯而易見。此外,儘管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和美國的盟友,但由於其支持穆斯林兄弟會和哈馬斯等伊斯蘭組織,在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多安的領導下,土耳其已成為該地區遜尼派集團的對手。
遜尼派集團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巴林、埃及、約旦、以色列以及庫德斯坦地區和羅賈瓦等庫德族實體。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多安領導下的土耳其和卡達儘管與美國關係密切,但由於支持政治伊斯蘭和與穆斯林兄弟會的聯繫,經常與該集團發生衝突。然而,儘管土耳其和卡達在大多數地區問題上達成共識,但他們與伊朗的關係卻有所不同。卡達與伊朗的關係總體上是在某些議題上合作、不對抗的,而土耳其與伊朗的關係則具有更激烈的競爭和區域對抗的特徵。
透過宗教或宗派解讀這些聯盟是誤導的
從戰略上講,該集團與美國、北約和歐洲大部分國家結盟。以美國為首的地區聯盟包括大多數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和庫德族政治實體。
相較之下,什葉派集團並非完全由什葉派團體組成。其中包括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等遜尼派組織。卡達在與美國保持戰略夥伴關係的同時,也在某些議題上展現對美國的支持。從全球來看,什葉派陣營與中國和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關係更為密切。同時,什葉派佔多數的國家阿塞拜疆在地緣政治上與美國—以色列—遜尼派集合結盟,並經常與什葉派集團站在一起。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透過純粹的宗教或宗派視角來解讀這些聯盟是誤導的。在加薩衝突中,哈馬斯和穆斯林兄弟會等組織將這場戰爭稱為聖戰──針對以色列的伊斯蘭聖戰。然而,哈馬斯的盟友包括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政權、黎巴嫩的真主黨、葉門的胡塞武裝和伊朗。根據官方數據,所謂的抵抗軸心造成的阿拉伯人死亡和流離失所比以色列歷史上還要多,尤其是過去15年來在敘利亞和葉門。同時,與伊朗結盟的歐盟與中國和俄羅斯關係密切,儘管這兩個國家都對新疆和車臣的穆斯林少數民族實施嚴厲的政策。

地緣政治利益起著決定性作用
宗教和宗派主義並不是推動這些動態的主要力量。地緣政治利益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這種背景下,宗教和教派與軍事力量、媒體影響力、經濟影響力、技術和能源資源一起,成為推動戰略目標的工具。
這種理解挑戰了被廣泛引用的「文明衝突」理論,該理論認為,全球集團是基於共同的文化、宗教和文明認同而形成的,這些集團要么合作,要么衝突。但實踐上,理論並不成立。有些穆斯林(包括遜尼派和什葉派)與美以集結結盟,而其他一些穆斯林(包括遜尼派和什葉派)則與中俄集結結盟。這表明,單純基於宗教或文化的「伊斯蘭文明集團」根本不存在。例如,什葉派佔多數的伊朗與基督教徒佔多數的亞美尼亞結盟,儘管與什葉派佔多數的亞塞拜然存在緊張關係。遜尼派佔多數的阿聯酋與以色列合作,對抗伊朗什葉派和穆斯林兄弟會等遜尼派伊斯蘭組織的影響力。一個國家與特定集團的結盟通常取決於政權更迭或戰略重點的轉變。 1979年以前,伊朗與美國結盟。伊斯蘭革命後,伊朗轉向了反美陣營——儘管在兩個時期伊朗仍然是一個什葉派佔多數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