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奇與蘇尼太空滯留286天後返航—3月19日搭乘Dragon安全降落地球
Crew-9 返航台灣時間(TST)
日期 | 事件 | 台灣時間(TST) |
---|---|---|
3 月 18 日 | Dragon 艙門關閉 | 3 月 18 日 11:20 AM |
3 月 18 日 | Dragon 自動脫離國際太空站 | 3 月 18 日 1:05 PM |
3 月 18 日 | 離軌燃燒 0 | 3 月 18 日 1:05 PM |
3 月 18 日 | 離軌燃燒 1 | 3 月 18 日 1:10 PM |
3 月 18 日 | 離軌燃燒 2 | 3 月 18 日 1:58 PM |
3 月 18 日 | 離軌燃燒 3 | 3 月 18 日 2:44 PM |
3 月 19 日 | 舱体分離 | 3 月 19 日 5:06 AM |
3 月 19 日 | 軌道下降燃燒 | 3 月 19 日 5:11 AM |
3 月 19 日 | 前鼻罩關閉 | 3 月 19 日 5:22 AM |
3 月 19 日 | 減速傘部署 | 3 月 19 日 5:53 AM |
3 月 19 日 | 主降落傘展開 | 3 月 19 日 5:54 AM |
3 月 19 日 | Dragon 艙濺落 | 3 月 19 日 5:57 AM |
一場原本短暫的測試飛行,為何演變成長達九個月的任務?
美國 NASA 太空人巴奇·威爾莫爾與蘇妮·威廉斯原計畫搭乘波音 Starliner 太空船進行約一週的測試飛行,然而太空船的技術問題導致 NASA 認為它不適合安全返回地球,迫使兩名太空人繼續留在 ISS,直到 SpaceX Crew Dragon 任務提供載具接送他們回家。
3 月 18 日下午 5:57(美東時間),SpaceX Crew Dragon 太空艙成功在佛羅里達外海降落,結束這趟長達 286 天的意外旅程。NASA 形容這次任務展現了太空人應變能力與耐力,然而,這次的「延長」卻意外成為政治戰場。
川普與馬斯克的指控:NASA 故意拖延?
隨著威爾莫爾與威廉斯的歸航,前總統川普與 SpaceX 執行長馬斯克不約而同指責拜登政府,聲稱 NASA 早就可以讓兩名太空人返回,但因「政治因素」遭到拖延。馬斯克甚至在社群媒體 X(前 Twitter)上聲稱,他曾提出讓 SpaceX 提前執行歸航任務,但白宮拒絕了這個提議。
川普則在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上發文,聲稱:「這次歸航是因為我要求馬斯克去把這些被遺棄的太空人接回來,因為拜登政府無能為力!」此外,部分共和黨議員也表態支持川普與馬斯克的說法,指責拜登政府「不負責任」地讓太空人滯留在 ISS。
NASA 的回應:「沒有人被遺棄」
面對這些指控,NASA 官員迅速反駁。NASA 副管理員史蒂夫·史提奇(Steve Stich)強調:「我們從來沒有讓太空人處於危險狀態,回程計畫一直是根據安全與技術條件安排的。」
前 NASA 高層也向 CNN 表示,NASA 在 2024 年 8 月就已決定讓威爾莫爾與威廉斯搭乘 Crew-9 回程,而馬斯克所謂的「提議」從未正式提交 NASA,也未經過相關討論。此外,NASA 早在 2023 年時,就有太空人因技術問題在 ISS 停留超過一年,這種狀況並非首次發生。
NASA 強調,延後歸航的主因是等待 SpaceX Crew-10 的新一批太空人抵達,以確保 ISS 的人力交接順利,這是一個標準的程序,而不是政治操弄。
Starliner 的技術問題:波音的尷尬
這次事件的根源來自於波音 Starliner 太空船的技術問題。這艘原本應該負責載運威爾莫爾與威廉斯回地球的太空船,在測試飛行期間遭遇氦氣洩漏與推進系統故障,導致 NASA 不敢貿然使用它執行返回任務。
這並非 Starliner 第一次遇到問題。早在 2019 年的無人測試時,這艘太空船的計時系統就出錯,導致它無法正確進入預定軌道。2022 年的第二次無人測試雖然成功對接 ISS,但仍暴露出推進器異常問題。這次載人測試的失敗,讓波音的商業載人計畫面臨更大的挑戰,甚至可能需要再次進行無人測試才能獲得 NASA 的正式認證。
政治如何影響 NASA?
NASA 長期以來強調自己是一個「非政治性機構」,然而,隨著太空探索涉及更多商業競爭與政府資金支持,政治影響變得無可避免。川普過去曾大力推動 NASA 與 SpaceX 的合作,而波音則是美國政府長期支持的國防與航空公司之一。這次 Starliner 的失誤,讓 SpaceX 在商業載人市場的優勢更加明顯,也間接成為川普與馬斯克聯手攻擊拜登政府的政治武器。
另一方面,NASA 近期也受到川普政府削減經費的影響。川普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門」(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推動裁減聯邦機構預算,NASA 也因此裁撤了一些部門,導致內部人心浮動。這使得 NASA 在處理這次事件時,除了技術考量,還不得不面對政治壓力與資源減少的困境。
回到地球後,威爾莫爾與威廉斯的挑戰
成功返回地球後,威爾莫爾與威廉斯將面臨重力適應的挑戰。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中,太空人的肌肉與骨密度會減少,他們需要數週的時間進行復健才能恢復正常體能。此外,NASA 也將對他們的身體狀況進行詳細檢測,以研究長時間太空飛行對人體的影響。
根據 NASA 的紀錄,這次任務讓威爾莫爾的總太空停留時間來到 464 天,而威廉斯的累計停留時間則達到 608 天,成為美國史上太空滯留時間第二長的女性。
結論:太空探索的技術挑戰,無法回避的政治角力
這次事件顯示出,儘管太空探索應該是一項科學與技術主導的領域,但現實中,政治仍然深深影響 NASA 的決策。波音的技術問題讓這場飛行計畫變成一場政治風暴,川普與馬斯克試圖將其塑造成拜登政府的失敗,而 NASA 則努力保持中立,確保科學與安全為最高考量。
無論如何,威爾莫爾與威廉斯的安全歸來,仍是一項值得慶祝的成就。然而,在政治風暴之下,未來 NASA 是否能夠維持其「非政治性」的形象,仍然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