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農改場開放日 展現米食饗宴生態共融

客家電視台/李新隆 彰化大村
41 天前
臺灣農業在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農業改良場功不可沒,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將於3月15日,舉辦一年一度的開放日活動,特別規畫4大展區,讓民眾親身體會,農改場的各項研發成果。 桌上展示數十項的產品,有豬籠粄、艾草粄、米篩目,米菓、米餅還有米咖啡,這些全部都是由稻米加工做出來的,產地在中彰投地區,主要生產蓬萊米、也就是梗米。 臺中農改場作物改良科助理研究員 鄧執庸:「臺灣全年的稻米栽培面積,大概22萬公頃,那在我們中部地區,中彰投3個縣市就占百分之32,稻米的主流品種,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蓬萊米,它就是梗米的一個品種,最知名的台梗9號,就是我們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品種。」 臺中農改場一年一度的開放日,將於3月15日舉行,這次以「米食饗宴生態共融」為主題,規畫4大展區、共17項活動,展現食農教育與綠色療育推廣成果。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 楊宏瑛:「今年的主題是米食饗宴生態共融,那我們這次是以米為主要的,包括它的生產、生活、生態,3個面向展現,我們有現代的農機,然後還有我們傳統的水稻的文化。」 創立於1902年的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即將滿123週年,透過一年一次的開放日活動,讓大眾重視米食文化與生態永續,並對臺灣農業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