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芬太尼橫行,美國陷入毒品浩劫:川普關稅戰能否挽救危機?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美國正面臨嚴重的鴉片類藥物危機,尤其是強效合成鴉片類藥物芬太尼(Fentanyl)的氾濫,導致大量死亡並引發社會問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2023年美國因藥物過量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其中超過70%與芬太尼有關。面對這一危機,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採取了強硬的關稅政策,試圖通過對中國大陸、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徵關稅,來壓制毒品流入。然而,這種做法是否真能有效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政治手段?本文將探討關稅政策與美國毒品問題的脫節,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
美國鴉片類藥物危機的根源
美國的鴉片類藥物危機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代末,當時製藥公司如Purdue Pharma積極推廣含有羥考酮(Oxycodone)的處方藥OxyContin,聲稱其成癮性極低。結果,該藥物迅速風行,全國醫生大量開立處方,使成千上萬的患者陷入成癮。隨著藥物濫用問題加劇,美國政府逐步收緊處方藥的管控,導致許多成癮者轉向非法市場,尋求更強效、更廉價的替代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芬太尼。
芬太尼的效力是海洛因的50倍,且製造成本極低,因此迅速成為毒品市場的主要產品。根據美國緝毒局(DEA)報告,芬太尼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法實驗室,並透過墨西哥販毒集團運送至美國。此外,一些藥物還經由加拿大轉運,使北美地區成為芬太尼流通的關鍵路線。由於芬太尼的強效性,即使微量攝入也可能導致致命後果,這使得美國的藥物過量死亡率不斷攀升。
川普關稅政策與打擊毒品的關聯
川普政府試圖將芬太尼氾濫的責任歸咎於中國大陸、墨西哥和加拿大,認為這些國家在毒品管控上未盡全力。2024年11月,川普當選之後宣布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理由是中國大陸企業仍在生產芬太尼前體化學品,這些化學品最終流入美國毒品市場。此外,他還威脅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進口產品加徵25%關稅,聲稱這些國家在毒品走私問題上未能有效合作。川普強調,關稅政策將持續執行,直到毒品流入美國的問題獲得解決。
然而,專家普遍認為,關稅並不能有效遏制毒品問題。首先,芬太尼的生產與走私本質上是非法行為,與合法貿易並無直接關聯。即使提高關稅,毒品走私仍可透過地下管道進行,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其次,關稅的實施可能會導致美國國內市場價格上升,加重普通消費者的負擔,而並未真正影響毒品供應鏈。此外,毒販也可迅速適應新政策,改變運輸方式或尋找其他供應來源,例如印度或東南亞國家。
關稅政策的成效與挑戰
從經濟角度來看,關稅政策往往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美國自身經濟。根據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的分析,川普政府過去的關稅政策已使美國企業每年多支付數百億美元的進口成本,而新一輪關稅措施可能進一步推高物價,影響消費者購買力。同時,加拿大與墨西哥作為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也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墨西哥政府已表態,若美國加徵關稅,墨西哥將採取報復措施,這可能引發新一輪貿易衝突。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Justin Trudeau)也表示,加拿大不會坐視美國單方面損害雙邊貿易,並準備應對可能的經濟衝擊。
此外,關稅政策並未觸及美國國內導致毒品危機的根本原因。毒品濫用不僅是供應問題,更涉及醫療體系、心理健康、貧困與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單靠貿易政策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反而可能讓問題更加複雜。例如,如果毒品市場供應受阻,毒販可能會尋找其他更危險的合成毒品,或是提高芬太尼的濃度,進一步加劇藥物過量風險。
替代方案與更有效的應對策略
面對如此嚴峻的毒品問題,專家建議應採取綜合性政策,而非單靠關稅措施。例如,加強國內對成癮者的治療和減害措施,包括提供納洛酮(Naloxone)等藥物來預防藥物過量死亡、擴大替代療法(如美沙酮治療)以及提升心理健康服務。根據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報告,這些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藥物過量死亡率,並幫助成癮者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此外,美國應加強與中國大陸、墨西哥及加拿大的國際合作,而非透過關稅政策施壓。例如,與中國大陸進行更緊密的執法合作,追蹤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生產與流向,並加強跨國聯合緝毒行動。與墨西哥政府合作打擊販毒集團,堵住走私漏洞,而非僅僅透過貿易壁壘來懲罰對方。
結語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試圖透過貿易懲罰來遏制芬太尼氾濫,但從現實角度來看,這種政策並未直接影響毒品供應鏈,反而可能帶來貿易衝突與經濟損害。芬太尼危機的根源涉及美國內部醫療體系、心理健康、社會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僅靠對外貿易政策無法解決問題。與其專注於提高關稅,美國政府更應關注國內戒毒治療、預防過量死亡以及國際合作、嚴懲毒販,共同應對毒品問題。只有綜合運用執法、醫療與社會政策,才能真正有效控制美國日益嚴重的鴉片類藥物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