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仇恨政治」的幕後算計
2月10日賴清德總統拋出依憲法第44條規定的職權,賦予邀集五院院長在總統府會商國政,這是「中華民國」史上首次的五院會商,即使韓國瑜、江啓臣就算頂著黨內鷹派壓力,都得被迫走進總統府。只是在這場國政會商以朝野的暴戾之氣,根本不可能談,就算談了也是各吹各的調,不會有任何結果。
當然賴清德這場會商佈局,在政治博弈的棋局中,他的落子已經表明了底線,並且把球做回給國民黨。只是立法院是合議制,韓國瑜無法真正的代表立法院,他只不過是個與黨團總召傅崐萁朋比為奸的一丘之貉。
果不其然,次日(2月11日)選罷法覆議案闖關失敗,藍白挾人數優勢,有60位立委「贊成維持本院原決議」反對覆議案,問題回到原點。
事實上,五院院長這場會商,只不過是個「過場」,大家演完下戲一覺醒來朝野吵鬧依舊,實在沒什麼意義。相信賴清德也想過這個結果,一樣的情況,行政院長卓榮泰對覆議案的結果,應該也不感到意外。所以重點是,民進黨到底該怎麼看這次的落子之後的戰略?
面對2024年立院開戰以來的亂象,今年1月8日柯建銘拋「雙罷」,不過,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表示,他個人反對「仇恨式罷免」,顯然他搞不清楚是誰在仇恨誰?或許,不切實際的希望雙方有轉圜的餘地,在民進黨內大有人在?
然事實擺在眼前,立院的亂象絕非「藍綠對立」或「藍綠惡鬥」所能概括,甚至也不是什麼「仇恨」問題。很明顯,國會亂象也絕非這些黨國草包的智慧高度設想出來的。
可以說,藍白兩黨能夠策劃出這套佈局的背後力量,非中國共產黨無以致之,他們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對於台灣憲政民主體制的弱點深刻的研究、瞭解,非常明白台灣人對物質、權力慾望的誘惑條件是什麼?弱點與侷限在什麼地方?因此夠透過內部彼此矛盾、分裂加以運作,引導這個民主體制走向自我毀滅之路。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40" align="alignnone" width="684"]
這也是即使目前中國國民黨面對民團來勢洶洶的罷免浪潮,他們依然不在怕的原因。立院本會期國民黨與民眾黨推動的優先法案,就足以見識到這種居心叵測的邪惡。包括中配取得身分證年限從6年縮短成4年;還有公投綁大選、不在籍投票等等。最不可思議的竟然是「國安戰略法草案」將總統國安職權移至立法院,這叫做福國利民法案?這不是要將憲政民主推上毀滅之路嗎?
國民黨先沒收立法院,沒收人民政治權力;再沒收憲法法庭,現在再沒收國安職權,最後當然就是沒收台灣,顯然他們已將2028年設定為沒有總統大選了。
依此觀之,從基隆「拆樑行動」失敗,到南投草屯鎮長補選失敗,民進黨若不知深自反省,積極介入這次的「大罷免」,民進黨將面臨兵敗如山倒的命運。要以「更大民主」化解民主危機,「罷免」正是民主國家賦予人民最後的權力。
當紅藍白聯合亂台,以策略性、戰略性顛覆台灣的時候,絕對不是藍綠對抗、仇恨式罷免簡單概括的問題,而是維護台灣民主的背水一戰,不成功就等著被中共吞併。大罷免不成功,立法院國、眾兩黨的妖魔鬼怪一定更加可怕,台灣的民主、自由將會像香港一樣,飛灰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