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疫情升溫!腹瀉門診創新高 醫示警:出現3徵兆快就醫

引新聞/馮康蕙
65 天前

(記者馮康蕙/綜合報導)近日諾羅疫情再度升溫,疾管署示警,GII.17型病毒株捲土重來,春節腹瀉就診人數創下5年新高。對此,重症科醫師黃軒也提醒,因為已經間隔8年未現蹤,加上出現基因重組變異,所以大多數民眾體內都缺乏抗體免疫力,增加引發群聚感染事件的機率。

示意圖/諾羅病毒肆虐,醫師提醒使用抗菌肥皂洗手才能徹底清潔。(擷取自FREEPIK)

黃軒醫師於臉書發文提醒,諾羅病毒的潛伏期為10-50小時,且根據監測顯示,近期群聚感染多發生於餐飲場所、長照機構、家庭聚餐以及未徹底加熱海鮮食物中。典型症狀包含水瀉(每日4-8次水樣便)、 噴射狀嘔吐(兒童尤為明顯)、低度發燒(37.5-38.5°C)以及腹部絞痛伴隨肌肉痠痛,此外,小於5歲幼兒可能會因嘔吐而導致代謝性酸中毒,老年人的脫水風險高,需監測尿量與電解質平衡。

黃軒醫師還針對防疫關鍵給出建議,分享以下幾個要點:

1.個人衛生:

如廁後、進食前使用抗菌肥皂搓洗20秒,重點清潔指縫與甲溝,值得注意的是,酒精性乾洗手對諾羅病毒無效,應該優先選擇含次氯酸鈉(漂白水)的環境消毒劑來清潔消毒。

2.飲食安全:

貝類水產需以85°C以上加熱90秒方可滅活病毒,建議生熟食砧板分離,避免交叉污染,另外,腹瀉期間禁止為他人備餐(症狀消退後仍需持續48小時)。

3.環境消毒:

嘔吐物處理應穿戴手套與口罩,先以5,000ppm漂白水覆蓋30分鐘再清除,且像是門把、電梯按鍵等常觸碰表面,每日都要以1,000ppm漂白水擦拭。

不過黃軒醫師強調,諾羅病毒為RNA病毒,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還可能加劇腸道菌群失衡,因此疾管署呼籲,若出現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血便、意識改變等危險徵兆,就應該立即就醫治療。

更多引新聞報導

元宵節12禁忌別觸犯!命理師示警:做1事恐破財

駕駛人小心噴錢!今起交通大執法 「少1動作」秒收6千元罰單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