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騰現轉機〉利用自然資源及碳捕捉,印尼15年內將淘汰煤炭和化石燃料

銳傳媒/
179 天前

〈全球沸騰現轉機〉利用自然資源及碳捕捉,印尼15年內將淘汰煤炭和化石燃料

 

壹、2024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人類面臨從未經歷過的沸騰時代

2025年1月10日聯合國、英國、美國及歐盟等氣候監測組織同步宣布,2024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達15.1°C,跟工業化前(1850~1900年)相比,升溫達1.6°C;工業化前時期乃指人類尚未大規模燃燒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時期。相比工業化前升溫WMO、NOAA和NASA略低,分別是1.55°C、1.46°C及1.47°C;各機構數據雖略有差異,但WMO與C3S均確認,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首度超越工業化前平均1.5°C,氣候變遷正將地球推向人類從未經歷過的沸騰高溫時代。C3S負責人布諾坦普(Carlo Buontempo)描述稱,2024年的每一個月都創下有記錄以來同月份最高溫或次高溫記錄。

2015年12月12日通過的《巴黎協定》,簽署國同意將平均升溫控制在2°C以內,並致力達成1.5°C升溫的關鍵指標,1.5°C是指20年以上的長期平均值,僅1年超過不代表承諾失敗,卻是一個危險警訊。當前人為引起的極端氣候已經導致嚴重乾旱、劇烈風暴、致災性洪水和熱浪,更頻繁且更強烈,影響遍及全球各大洲。2024年6月23日沙特阿拉伯聖城麥加朝聖活動在極端高溫下舉行,當局表示死亡人數累計達1,301人,其中逾658人來自埃及、630人為沒有登記的朝聖者。2025年1月加州洛杉磯爆發多起嚴重野火,摧毀數萬棟建築物,迫使數十萬人撤離,導致24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570億美元,成為近十年來加州經濟損失最為慘重的野火之一。

[caption id="attachment_95896" align="alignnone" width="985"] 加州洛杉磯野火災情慘重,為歷年來罕見。圖/截自you tube畫面[/caption]

貳、印尼與法國簽署計畫,結合豐富地熱資源加速推動印尼綠氫計劃

極端氣候對印尼已構成嚴峻威脅,爪哇北海岸地區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約5cm,侵蝕數十萬公頃的耕地,造成農漁民生活艱困,也導致貧窮與飢餓問題不斷惡化,印尼基於首都雅加達的環境問題和人口過多,加上是全世界地面下沉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到2050年時可能部分地區就會全部被水淹沒,2019年印尼前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連任成功後,宣佈將行政首都從雅加達遷至東加裡曼丹省北佩一處森林腹地,並命名為「努山塔拉」,計劃2025年初首先將公務員遷往當地。

[caption id="attachment_95897" align="alignnone" width="1600"] 印尼與法國簽署在PGE (Pertamina Geothermal Energy)地熱場,利用法國技術生產綠氫計畫。圖/截目PGE (Pertamina Geothermal Energy)網站[/caption]

印尼除擁豐富藍碳外,火山也多,因此地熱資源非常豐富,分布點多達256處,已探勘證實的蘊藏量高達27,510Mv(百萬瓦),2024年9月印尼與法國簽署在PGE (Pertamina Geothermal Energy)地熱場,利用法國Genvia的固態氧化物電解電池(Solid-oxide electrolysis cells,SOECs)技術生產綠氫計畫。Genvia執行長Florence Lambert指出,SOECs技術與印尼的豐富地熱資源結合,將為綠氫生產帶來更高效率和發展的可能性。Pertamina Geothermal Energy(NRE)、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TEPCO)和Yamanashi Hydrogen Company (YHC)準備在印尼Lahendong地熱電廠旁建設氫氣生產設施。

参、印尼展現永續發展決心,計劃15年內淘汰煤炭和化石燃料發電

印尼國家由17,508個島嶼組成,屬馬來群島的一部分,領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是全球最大群島國,故被稱「千島之國」,其中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及爪哇島等,海岸線超過80,000km,擁有豐富多元的藍碳資源。

2024年12月5日碳產業新聞網(Carbon Herald)報導稱,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有潛力在2050年底前開發出價值3兆美元的碳市場,且每年能移除約11億噸當量的二氧化碳。世界第5大經濟體東協擁有大量碳匯(carbon sink),意指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自然界最能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包括森林、海洋及土壤;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更都是全球17個生物多樣性大國一員,光是碳匯資源就有望讓東協每年透過Redd+市場創造270億美元收益、透過藍碳計畫獲得960億美元,以及透過生物炭(biochar)相關倡議取得1,430億美元收入。

[caption id="attachment_95900" align="alignnone" width="600"] 印尼總統普拉伯沃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於G20論壇上宣示。印尼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比原定目標提前10年。圖/X畫面[/caption]

Redd+指在減少開發中國家毀林與森林退化所造成碳排放(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基礎上,再加上森林復育和永續管理的概念。2009~2024年期間,東協僅占全球碳信用額度發行量的7%。截至2024年11月印尼的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裝機容量超過90Gw,再生能源僅占15%,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2024年10月20日印尼新總統普拉伯沃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上任,2024年11月21日不到兩個月後就積極展現永續發展決心,於G20論壇上表示印尼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比原定目標提前10年。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尼將在未來15年內淘汰所有煤炭和化石燃料發電設施,由建設75Gw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代替,將國家淨零目標從原定的2060年提前至2050年。

肆、聯合國COP29會議期間,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全球性的碳權機制

2024年11月11日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在亞塞拜然召開第一天,通過《巴黎協定》第6.4條規範成為該會議的亮點之一,第6.4條旨在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碳權機制,允許國家和企業能以標準化的方式進行交易。不同於第6.2條僅限於締約國的雙邊或多邊協議,第6.4條為碳市場開創更多的參與機會,並由聯合國進行集中式的管理與監督,目的在於提升透明度與碳權品質。這項規範自協議簽署以來,一直被視為建立全球化碳市場的核心工具之一,肩負著提供標準化基礎的使命。由聯合國主導管理的碳權機制,即第6.4條機制的進展,不僅有助於促進全球碳市場的成熟,也為碳權市場參與者開啟新時代。亞塞拜然生態與天然資源部部長(Mukhtar Babayev)在COP29會議上強調:「透過此機制,全球每年可節省高達2,500億美元的減碳成本,讓各國更高效率達成其國家自定貢獻(NDCs)目標。」,也將讓台灣和國際碳權未來有合作的機會。

伍、印尼新創公司CarbonEthics看準藍碳國際市場,2023年開始進行碳權交易

2019年創立的印尼CarbonEthics公司,業務主要以碳諮詢與協助種植紅樹林為主,並提供以自然為本的碳權計畫,協助企業抵銷碳排,尤其以紅樹林、海草等沿海或海洋植物吸收的藍碳為大宗。CarbonEthics公司總監諾維亞(Jessica Novia)2024年5月27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只要碳權公司在海外上架的法規以及該公司的碳權發展都就定位,預計2026年就能在國際市場進行藍碳買賣。截至2023年,CarbonEthics已經透過印尼東部摩鹿加省(Maluku)的紅樹林、爪哇島的稻田等,成功吸收12,500噸二氧化碳,成為印尼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Indonesia)的合作夥伴,從原本單純的非營利組織成為一間具影響力的企業。

印尼在2022年提出「FOLU Net Sink 2030」計畫,以保護、擴大紅樹林、恢復森林及土地為目標,並預估該國藍碳蘊含量占全球17%,CarbonEthics公司諾維亞總監表示,印尼擁有全球最大藍碳庫存,而且藍碳生態系,比起陸域森林更具有減碳能力。根據2024年9月14日國際林業研究與世界農林中心(CIFOR-ICRAF)研究報告稱,每公頃紅樹林的碳儲存能力為1,000噸,熱帶雨林僅能儲存300噸。CarbonEthics認為,物流、銀行及天然氣瓦斯等產業是當前碳抵換需求大戶,而隨著印尼政府2025年將開始對採礦業收取碳稅,預料將帶動新一波需求,而該公司目標在2030年搶下印尼碳市場總額的10%,並計劃在2026年至其他東南亞國家開發碳權計畫,目標創造出相當1.5億噸二氧化碳的碳權。

印尼碳權交易所(IDX Carbon)業於2023年9月26日開始碳權交易,包括印尼國營石油公司旗下地熱開發商PT Pertamina Geothermal Energy Tbk和15間採購企業,已有16名實際參與者。印尼能源暨礦產資源部2024年2月22日正式啟動對國內電網連接的99家燃煤電廠的碳排放交易體系(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每家裝置容量至少達100MW,99家電廠總裝置容量33.6GW,占印尼總發電裝置容量的81.4%。總計2,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超額排放配額被分配到99家電廠。超額排放的業者可向再生能源電廠,或是未達排放總量的電廠購買排放配額,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約2~18美元。

[caption id="attachment_95901"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印尼碳權交易所(IDX Carbon)2023年9月26日開始碳權交易。圖/維基[/caption]

陸、臺灣福華智能與印尼亞洲資產公司,開發印尼摩鹿加省西蘭島的森林碳匯

隨著碳交易量持續增加,據印尼金融服務監管局(Otoritas Jasa Keuangan, OJK)指稱,截至2023年11月30日,印尼碳交所 IDX Carbon累計成交量達49.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為309.1億印尼盾(約新6,182萬元)。印尼OJK正與資源部等部門協調,盼盡快開徵碳稅,以支撐整個碳交易系統。

臺灣福華智能開發印尼摩鹿加省(Maluku)西蘭島(Seram)的森林碳匯,總面積約14.4萬公頃,正在申請認證階段。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批准的檢測認證集團於2024年9月14日赴西蘭島實地驗證,走訪森林樣地及當地社區;通過驗證後最快可在1年內展開交易。摩鹿加省西蘭島距雅加達約2,560km,要抵達該島嶼得先到第一站安汶(Ambon)轉搭約兩小時的渡輪才能抵達西蘭島,該島土地近90%森林,自然資源豐富,預期未來每年可取得當地森林碳權100萬噸,並同步取得前幾年的碳權。2024年9月15日印尼摩鹿加省西蘭島居民熱情以傳統舞蹈和歌曲歡迎福華智能和華測檢測認證集團等一行人。

[caption id="attachment_95902" align="alignnone" width="945"] 臺灣福華智能開發印尼摩鹿加省(Maluku)西蘭島(Seram)的森林碳匯,圖為西蘭島/維基[/caption]

台灣是世界重要的貨物生產國,要出口貨品有強烈的碳權需求,我國雖有各式節能減碳方法,但再怎麼減碳仍難滿足,因此有自然碳匯或自然碳權的大量需求,而台灣本身所有森林都受到保護,且台灣並非開發中國家,也非聯合國會員國,所以無法以REDD方式開發碳權,走向國際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受全球永續議題影響,企業投資印尼碳權不僅成為趨勢,更能幫助台灣企業與國際接軌。

根據2024年11月1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數據顯示,印尼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12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位居全球第7高排放國,僅次於中國、美國及印度等主要經濟體,凸顯出印尼在全球減碳行動中的重要角色,其碳中和承諾對全球氣候目標具有深遠影響。為了逐步減少對煤炭的依賴並降低碳排放,印尼新任總統普拉博沃提出一項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承諾在未來15年內建設75 GW的可再生能源設施,占印尼未來新增100GW能源容量的75%,包括太陽能、水力、地熱和核能等多樣化的能源形式,顯示出印尼希望通過多元化再生能源實現能源結構轉型,該計畫已由印尼氣候特使哈希姆(Hashim),在COP29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宣布,強調印尼會積極吸引包括由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創設的百億美元綠色基金,該基金已對印尼的森林復育計劃表達興趣。

柒、印尼開發碳捕集、再利用及封存技術計畫與開發天然氣田

印尼群島分布有大量枯竭油氣層和鹽水層,據印尼政府資料,當地碳封存潛力超過4,0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為促進發展,印尼政府2024年1月30日頒布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總統令,提供稅收優惠,並允許碳捕捉技術商將30%的存儲容量用於進口二氧化碳。印尼擁有超過23個碳捕捉計畫,居東協之首。2024年11月25日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BP)更宣布與合作夥伴將投資70億美元於印尼巴布亞省的氣田開發與碳捕捉計畫,有望開發3兆立方英尺天然氣,並在初期封存1,500萬噸二氧化碳,該計畫包括烏巴達利氣田(Ubadari field)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減少碳排、陸上壓縮,提高天然氣利用率等,並擴大利用現有的西巴布亞Tangguh液化天然氣加工廠。該計畫目標成為印尼第一個大規模開發CCUS計畫,參與企業包括日本MI Berau、中國海油、日本石油探勘與印尼天然氣資源Muturi等,其中BP持有40.2%股份最多。BP指出,烏巴達利氣田預計在2028年開始生產,有望在初期階段,就封存約1,500萬噸二氧化碳。

印尼政府將CCUS列為國家戰略計畫,其中BP的碳捕捉項目成為英國與印尼能源轉型的重大合作象徵。普拉伯沃總統於2024年11月21日訪問英國倫敦時也表示,英國業界已承諾投資85億美元用於印尼的能源轉型、教育、基礎設施與衛福等領域,其中70億美元就來自BP的CCUS計畫。印尼有豐富CCUS潛力,有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CCUS潛力高達700Gt(10億噸),印尼正努力通過CCUS技術支持能源轉型,並與多方合作以發揮其潛力。

[caption id="attachment_95903" align="alignnone" width="625"] 印尼東部Tangguh液化天然氣田,將開發的CCUS計畫。(圖/英國石油)[/caption]

結語

聯合國及歐盟等氣候監測組織,於2025年1月10日同步宣布,2024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首度超越工業化前平均1.6°C,全球氣候正將地球推向人類從未經歷過的高溫沸騰時代。印尼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位居全球第7高排放國,印尼新政府提出許多善用自然藍碳與地熱資源計畫,並展開大規模的造林計劃,展現永續發展決心,15年內將淘汰煤炭和化石燃料,為全球的氣候行動和綠色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典範。

台灣四面環海,藍碳生態系豐富,像是紅樹林、潮汐鹽沼和海草床,比綠碳生態系,藍碳具有更好的高碳匯能力,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林幸助終身特聘教授,稱紅樹林是藍碳三寶中,固碳力最強,一年可為台灣吸碳7萬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5,500名台灣人一年的碳排量,雖是九年一毛,但未來若慢慢復育,仍可為減碳,做出一定貢獻。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