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聞 記者陳聖璋/綜合報導】一般家庭急救箱都會有藥膏,可以緩解輕微傷口的疼痛。但民眾是否清楚了解,家中的藥膏是什麼類型?若家中沒有合適的藥膏,該怎麼辦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為民眾說明我國藥品分級制度,以及取得藥品的正確方式,助民眾安全用藥、健康無憂。
藥品依據風險和安全性分為三級,目的是確保民眾用藥的安全性,「處方藥」的藥品風險較高,需由醫生依據病情開立處方箋,再由藥事人員調劑提供,例如口服抗生素、降血壓藥、糖尿病用藥等;民眾應依照醫囑及藥袋標示服藥,勿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
▲市售常見乙類成藥。(圖/食藥署提供)「指示藥」藥品無須醫師處方且會標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民眾可至藥局或聘有藥事人員的藥粧店購買,常見的有解熱鎮痛藥和感冒藥等;民眾應依藥品說明書、醫師或藥事人員指示使用,且若症狀持續三天以上未改善,應儘速就醫。
「成藥」藥品的藥理作用較溫和,安全性高,民眾可自行購買,惟「使用前」務必閱讀藥品說明書。成藥可分為「甲類成藥」與「乙類成藥」,甲類成藥僅限藥局或藥師駐店的藥粧店販售,常見的為胃腸藥、浣腸劑;乙類成藥可在百貨、雜貨店、餐旅服務商店及網路購買,常見的為清涼劑、外用軟油膏類等。
民眾若想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哪一種類別的藥品,可從藥品的外盒或藥品說明書(仿單)確認,亦可至食藥署的「西藥、醫療器材許可證相關查詢」,查詢藥品許可證。
▲食藥署提醒民眾,網路買藥易誤觸藥事法規定。(圖/食藥署提供)「隨著網路購物普及,購買藥品時務必提高警覺」,目前我國僅允許乙類成藥於網路上販售,且外包裝有明顯「乙類成藥」標示,其餘藥品如壯陽藥、減肥藥或國外藥品,若於網路上販售皆屬違法。
前述產品未經品質、安全及療效把關,消費者可能買到假藥,甚至因服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無法申請藥害救濟,既花錢又危害健康。此外,該等非法產品可能以買家名義輸入,消費者還可能不小心觸犯藥事法輸入禁藥的相關規定。
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有用藥需求,應至醫療院所或藥局諮詢專業藥事人員,透過正規管道取得藥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網路藥品。「正確用藥,才能安心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