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在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成長下,全球政策制定的方式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華盛頓特區,作為全球政策研究和決策的核心地帶,也開始目睹傳統智庫運作模式的轉型——以往由人類專家主導的政策分析,如今正逐步被AI和機器人技術接管。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蘭默(Ian Bremmer)在1月8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當前全球進入了所謂「G零時代」,缺乏清晰的領導力使得治理效率低下。在這樣的背景下,AI智庫的崛起為政策制定帶來了全新視角。
AI智庫的誕生與成長
[caption id="attachment_95327" align="alignnone" width="865"] 圖/截自 Eurasia Group 網站[/caption]AI的技術優勢使其在智庫中的應用成為可能。傳統智庫往往依賴大量人力進行數據收集、分析以及政策建議,而AI則能通過先進算法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以驚人的效率完成這些工作。一些智庫已經開始採用AI輔助政策分析。例如,某知名智庫最近表示,他們的經濟政策研究團隊將由AI系統完全替代,從數據處理到政策報告的撰寫均由機器人完成。他們稱此舉可將工作效率提升超過50%,並將人力成本降低35%。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AI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高達20%以上。在智庫層面,全球約15%的研究機構已經引入AI技術進行分析,而其中約7%採用了完全機器人化的研究模式。尤其在華盛頓特區,這一比例更高達12%,成為全球AI智庫應用的領先地區。
AI在政策分析上的優勢也十分明顯。一方面,AI能處理海量數據,包括全球新聞、金融市場變動及地緣政治風險等資訊,從而提供多維度的政策建議;另一方面,AI能避免人類分析師因個人偏見或疲勞導致的失誤。例如,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時,某智庫利用AI系統分析全球200多個城市的排放數據,得出精確的碳中和路徑,最終獲得政策制定者的高度肯定。
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儘管AI智庫展現了強大的技術優勢,其潛在風險和挑戰也不容忽視。首先,AI技術本質上是一個「黑箱系統」,其決策過程的透明度不足,使得人們難以完全信任AI所提供的政策建議。舉例來說,某次AI生成的國防政策建議因缺乏清晰的邏輯解釋,而遭到國會議員的普遍質疑,最終未能被採納。
此外,AI系統在運行時,主要依賴數據和算法,可能無法充分考量人類價值觀和社會文化複雜性。例如,某次涉及加薩(Gaza)的區域衝突分析中,AI因對當地文化背景的理解不足,提出了一項顯然缺乏人道主義考量的建議,導致該報告被迫撤回。數據顯示,約20%的AI智庫建議因「缺乏人性化考慮」而被駁回,這表明技術與價值觀之間仍存在明顯的鴻溝。
更值得關注的是,AI在數據依賴上的脆弱性可能使其成為不當利用的對象。如果AI系統輸入的數據本身存在偏差,其結果將直接影響政策的準確性和公正性。例如,在北韓問題研究中,一個AI模型因依賴單一來源數據,導致錯誤預測,進而影響了相關的國際制裁政策。這一事件警示我們,AI智庫的應用需要更加嚴格的數據審核和監督機制。
人機協作的最佳模式
基於以上風險,專家普遍認為,人機協作是智庫未來發展的最佳路徑。與完全依賴AI相比,人機協作模式能充分發揮AI的技術優勢,同時結合人類的智慧與價值觀考量。
在這一模式下,AI系統負責進行海量數據的分析和初步建議,而人類專家則負責對AI生成的結果進行審核、補充和修正。以經濟政策為例,AI可以分析全球貿易數據並提出建議,而人類專家則對這些建議進行社會效益評估,從而制定更符合實際需求的政策。一項研究顯示,採用人機協作模式的智庫,其政策建議被採納的比例高達85%,顯著高於純AI或純人工模式。
目前,已有多家國際智庫採用人機協作的運作模式。例如,某大型智庫利用AI分析全球新聞數據,快速識別地緣政治風險,然後由人類專家對這些風險進行詳細評估,並提出應對策略。該智庫報告指出,這一模式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顯著提升了政策建議的準確性。
結語
AI技術的應用正在為華盛頓特區的智庫生態帶來顛覆性的變革。機器人智庫憑藉其強大的技術能力和效率優勢,為全球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透明度不足、價值觀考量缺失以及數據依賴脆弱性等問題仍需正視。在未來,人機協作或將成為最佳解決方案,既能保留人類在決策中的關鍵作用,又能充分利用AI的技術優勢。
在這場智庫革命中,我們必須始終警惕技術與人性之間的平衡,這不僅關係到AI的應用成效,更關係到未來全球治理的方向。這是一場技術與人類智慧共存的實驗,其成功與否將深刻影響我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