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漢仲:高血壓-沒有量不會知道。(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台南報導】 45歲男性,有抽菸,無過往病史 。因胸痛,背痠兩個小時,2021年5月到郭綜合醫院掛急診,血壓 241/143毫米汞柱 診斷為B型主動脈剝離,住院後、門診治療穩定。追蹤治療目前血壓 120/70毫米汞柱,無復發。 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漢仲指出,許多人有血壓高而不自知,沒有症狀(超過75%收縮壓大於160毫米汞柱的患者依然沒有感覺不適)而沒就醫。因此建議40歲以上每年篩檢一次,40歲以下每三年篩檢一次。當然,像是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風濕免疫疾病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患者,本來就應該更頻繁地監測血壓。 ▲國人高血壓盛行率。 高血壓一直佔據國人十大死因重要角色,其盛行率與年齡相關:65歲以上民眾者,有1/3~2/3高血壓的病史。惟其控制率依然很低,在2022年台灣的統計,只有25%高血壓患者有達標。要知道收縮壓比正常值高20毫米汞柱,心血管事件風險(舉凡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就會增加兩倍。 ▲高血壓要量才知道。 高血壓也對許多標的器官會有損傷,如腎臟病,目前高血壓控制不良是造成洗腎第二名的病因;所以許多相關檢查評估標的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如抽血驗腎功能,驗尿評估有無蛋白尿;頸部超音波與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評估有無粥狀硬化疾病等。依據就診時有無其他系統相關症狀來評估。 診斷高血壓,必須多次量測才有辦法確診。目前推薦的是居家血壓監測(Home BP),因其可以區別真正高血壓/白袍現象/隱性高血壓,另外也可以多次量測與監測,方便醫師適時調整藥物等優點。量測方法為722原則,每周7天,每天兩次,每次量兩遍來實行。 ▲居家血壓需 <130/80 mmHg。 ▲722原則:每周七天/每天兩次(早晚)/每次量兩遍。 ▲高血壓器官損傷--高風險患者 < 130/80 mmHg。 ▲高血壓治療的時機。 治療上,非藥物的治療:規則有效率的運動,地中海或得舒(DASH)飲食,體重管理等也能降低血壓。輔以藥物治療。大多數人的目標均是收縮壓小於13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包含年紀大於65歲,甚至社區生活的老老人大於75歲者)。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的評估與介入:如膽固醇,血糖的控制,戒菸等也是十分重要。 ▲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重要且要持續衛教。 徐漢仲醫師提醒,高血壓的控制對於心血管事件的預防十分重要。但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症狀,因此建議尤其是有家族史、輪班工作、辦公室工作、很少運動、肥胖者或是患有其他慢性病患者,可以偶而居家監測血壓1~2周,治療高血壓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也減少標的器官(心/腎/腦)的退步,非常值得一再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