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聞 記者周厚賢/彰化報導】入冬後的星期假日上午,一群來自南彰化溪州鄉農會所屬成功家政班學員,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大村鄉劍門生態花果園休閒農場踢館!這群平日在農事方面訓練有素的婆婆媽媽們,因為日前劍門執行長賴仲由應邀到農會家政講座所提到的食農教育種種知識勾起她們強烈的好奇心,以「看PPT不算,要親親眼見為憑」的糾團親自登門了解這位曾經得到神農獎的年輕小伙子,再自己的園區是如何落實食農教育的理念在生活農事上。
▲政府在民國111年頒布的食農教育法,開宗明義的就是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圖/記者周厚賢攝)「您見過一株高達兩公尺而且結實累累的黑柿番茄株卻只是種在盆栽上嗎?」、「您看過一棵棵飽滿且鮮綠動人的蔬菜卻是以小盆栽整齊排列在牆壁生長與採收嗎?」…這些問號,猶如紅樓夢情節裡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寫實在家政班姊妹們參觀賴仲由花園蔬果農場當下的感受。顛覆她們以往傳統三觀的種植思維,原來賴仲由打造的農場可以完全不受場地及環境的限制,用天然工法栽種及肥料施而開創「吃自己種的蔬菜是一種幸福」新時代。
▲誰說在盆栽裡的果株長不好?賴仲由展示一手摘重的番茄株,累累的結實是技巧要訣的最好證明。(圖/記者周厚賢攝)「政府於民國111年所公布的食農教育法,開宗明義的就是為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強化飲食、環境與農業之連結,以增進國民健康,傳承與發揚飲食及農業文化,促進農漁村、農業及環境之永續發展,健全國家食農教育體系及人才培育..為櫫揭」在年輕歲月從台北返鄉接替父執輩柑橘園的賴仲由談起食農教育食,語重心長地說,食農教育的真義就是要讓下一代知道他們吃的是什麼?食物從哪裡來?及食物生長過程與環境氣候土壤的相對關係,這才是神農教育法大綱下推動知識傳承的必要性。
▲學習食農教育的理念及栽種技巧的實務,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家空間成立一處開心農園。(圖/記者周厚賢攝)因為有感於現在談食農教育都只是學校單位所重視,但學校所教導的食農教育又因非專業導向而演變成教導學子菜園拔菜再經烹煮端上桌就是食農教育的誤差。所以賴仲由執行長決心以自己三十多年栽種的經驗及成果告訴入園的朋友,從他場域介紹開始到土壤即設備的說明、栽種條件的分析、病蟲害防範管理到採收後將鮮美菜蔬少鹽少油的烹煮端上桌品嘗….,整整農業生產的程序說明讓參與者更能深刻於食農教育詳實的面面觀。
▲剛採栽下來的鮮蔬烹煮端上桌,印證賴仲由「吃自己種的蔬菜是一種幸福」這句話。(圖/記者周厚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