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彰基兒醫運用腹腔鏡微創手術 修補早產女嬰腹股溝疝氣

互傳媒/ 2025.01.10 20:41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一位早產雙胞胎女嬰,出生時體重只有590多公克,住院期間出現「兒童腹股溝疝氣」,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採取「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在女嬰準備出院前完成手術,當時體重是2085公克,是「兒童腹股溝疝氣」病患案例中,體重最小的一位;女嬰媽媽表示,妹妹手術之後的傷口非常的漂亮,情緒非常安穩,回診也沒問題。

▲錢大維副院長表示,「腹股溝疝氣」是兒童最常見的外科問題,「疝氣」的修補手術也是最常見外科手術。(彰基醫院提供) ▲錢大維副院長表示,「腹股溝疝氣」是兒童最常見的外科問題,「疝氣」的修補手術也是最常見外科手術。(彰基醫院提供)

彰基兒醫副院長錢大維醫師表示,「腹股溝疝氣」又稱為「鼠蹊部疝氣」,是兒童最常見的外科問題,尤其男童較多。若疝氣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傅玉瑋主任表示,彰基兒醫採取「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在女嬰準備要出院之前完成手術。(彰基醫院提供) ▲傅玉瑋主任表示,彰基兒醫採取「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在女嬰準備要出院之前完成手術。(彰基醫院提供)

「疝氣」就是鼠蹊部有個缺損,腹內的器官,通常是腸子,會穿過這個缺損,突出於鼠蹊區域,尤其在用力、咳嗽或站立時更明顯。因為這個缺損,有時候腸子跑進去之後就緊緊地卡在裡面,發生缺血性的壞死,所以醫師都會建議,只要有疝氣就應該及早手術。

「疝氣」修補手術是兒童最常見的外科手術。傳統的鼠蹊疝氣手術通常需要較大的切口,術後可能會留下明顯疤痕,並且復原過程較為漫長。隨著微創手術的導入,這些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

彰基兒醫兒童外科從105年到現在(114年1月),已達2000例的兒童採用「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病人最低體重也下降到2000公克左右即可手術。復發的機率大概只有到0.5%,十分安全且成果相當良好。

女嬰媽媽表示,雙胞胎寶寶預產期離生產有一段時間,在產檢前一天發現胎動不太好,趕快提前到彰基急診,中午時發現羊水不夠,臍帶開始逆流,當天就進行剖腹生產,哥哥1800公克,在照護病房,妹妹僅有593公克,在加護病房;看妹妹的時候,她的綽號被叫成小辣椒,可能就是當時身體不舒服而算躁動,出院前體重近2000公克,有發現到「疝氣」,醫師與夫妻倆討論後決定進行微創的手術,手術非常的安全、傷口小、恢復的也好,就照著醫院的步驟做,妹妹手術之後的傷口非常的漂亮,情緒非常安穩,回診也沒問題。

彰基兒醫兒童外科主任傅玉瑋醫師表示,女嬰是早產大約33週,出生時體重只有590多公克,新生兒團隊照顧到2000公克。住院期間發現女嬰腹股溝有腫塊,也就是所謂的「兒童腹股溝疝氣」,「疝氣」是要手術治療的,彰基兒醫採取的都是「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在女嬰準備要出院之前,幫她完成手術,當時她的體重是2085公克,也是這幾年所做的病患案例中,體重最小的一位。

傅玉瑋主任進一步表示,「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的好處主要是可以同時檢查對側,再加上女嬰也同時有「肚臍疝氣」,「肚臍疝氣」就剛好利用這個孔洞去腹腔裡面,幫她做「疝氣」修補,等於說可以同時解決掉腹股溝「疝氣」的問題,以及肚臍「疝氣」的問題,手術時間大約只有20分鐘左右,術後傷口只有0.5公分,可以使用0.3公分的內視鏡及器械做檢查和手術,手術後續的照顧上也都非常的順利,都恢復的很好。

彰基兒醫兒童外科主治醫師許耀仁表示,「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有三個最主要的好處,第一個當然是傷口的美觀,傳統的手術大概傷口會有1 - 1.5公分,如果兩側的話就是兩邊都會有傷口。而此腹腔鏡手術不管是一側還是兩側,都是同一個傷口,會藏在肚臍裡面,手術之後幾乎看不出來,因為在處理一側「疝氣」的同時,也會檢查另外一側,可減少另外一側發生的機會。如果是傳統的手術,只開一邊,大概有10%的小朋友,另外一邊之後會需要再進行第2次手術;但是用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可以減少另外一側需要再手術的機會,且手術中不會對輸精管和血管做過多的拉扯。傳統的手術一定要去做拉扯的動作才有辦法修補,這個拉扯的動作有時候會造成輸精管和血管的受傷。若用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的話,可以直接縫起來,避開輸精管和血管不會受到拉扯,達到保護睪丸的效果。

許耀仁醫師指出,「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三個最主要好處,一是傷口的美觀,二是處理一側的『疝氣』可同時檢查另外一側,三是可以減少對睪丸的傷害;除此之外,不管是復發率或恢復天數,都有明顯的改善。基於以上三個好處,目前大部分都是以「腹腔鏡微創單孔疝氣修補手術」為主。


<彰基兒醫運用腹腔鏡微創手術 修補早產女嬰腹股溝疝氣> 這篇文章最早發布於《互傳媒》新聞

延伸閱讀: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74 439 4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