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東北方海域海底電纜日前疑似遭到中國背景的外籍貨輪破壞,我國國安部門研判應為中共「灰色地帶」行動升高。國安人士指出,針對新型態威脅,我方應思考在強化關鍵基礎設施和海纜安全之餘,同時要與國際合作,建立國際通報機制,並協同建置懲罰機制。
而因應中共威脅升高,我國國安會規劃將在今年第三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進行首次「2025城鎮韌性演習」,針對強化台灣關鍵基礎設施韌性展開驗證。
中國權宜輪全球搞破壞 歐洲多國深受其害
日前我國野柳東北方海域海底電纜遭一艘喀麥隆籍「SHUNXIN39」貨輪損壞,疑似肇事者為中國權宜輪。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9日表示,該艘船舶目前行駛至釜山,我方已請韓國警方協助取證,海巡署也已進行蒐證,函送地檢署指揮偵辦。
我東北方海域海底電纜遭喀麥隆籍貨輪損壞,懷疑肇事者是中國權宜輪。(海巡署提供)
儘管梁文傑表示此案目前仍司法調查階段,尚無法確認其真正意圖,但不排除有實施「灰色地帶」侵擾的可能性。梁文傑表示,中國權宜輪已在國際上造成很多問題,去年11月波羅的海周邊國家連接北歐和中歐的海底電纜遭到破壞,瑞典、芬蘭等國都已展開調查,我國一定會審慎以對。
北歐波羅的海2條海底電纜在去年11月疑遭中國貨輪「伊鵬3號」切斷。(美聯社)
馬祖曾淪通訊孤島 海底電纜成軍事攻擊目標
國安人士指出,早在2023年時,台灣就曾發生台灣本島與離島馬祖的兩條海底電纜接續斷掉,嚴重影響馬祖民眾對外通訊及資料傳輸功能,馬祖頓時間淪為孤島,當時研判正是中國盜砂漁船損毀所為。
專家提到馬祖海底電纜最脆弱,因為距離中國最近,最容易下手,之前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杜奕瑾臉書)
國安人士示警,隨著全球數位化與能源需求的增長,海底電纜在全球通訊與國際安全中扮演至關的重要角色;不僅是全球互聯網的骨幹,承載大部分國際數據流量,現代軍事行動更高度依賴安全穩定的通訊系統,對軍事通訊不可或缺,海底電纜成為潛在攻擊目標,也讓海底電纜此一重要關鍵設施成為中共威脅的優先。
針對強化海底電纜面臨威脅的事件,國安人士表示,我國正規劃逐步強化海底電纜韌性並巡檢防堵類似事件再發生;其次,在長期以來的貨運或海巡體系示警之外,未來我國將尋求與民主國家建立國際通報機制,將行政體制提升至國家安全層面思考。第三,國際也應共同協力建立懲罰機制,針對蓄意破壞基礎設施的不友好國家行動,提出付出相應代價而非換個船名繼續橫行的有效方法。
為了防止海底電纜再遭破壞,政府規劃逐步強化韌性並巡檢。示意圖。(取自CRUX YouTube頻道)
防衛韌性委員會桌上推演 發射通信衛星可補強
因應破壞海底電纜的新型態威脅,12月在總統府第二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上,就曾進行府內首次桌上推演,當時想定的情境便針對海底電纜遭破壞進行演練與提出應處,多位委員也針對若台灣面臨基地台無法使用、斷電等狀況,導致通訊系統失靈時,如何進行不斷電溝通備援方案、降低通訊受阻等提出建議。
在今年第三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預計將進行首次「2025城鎮韌性演習」,針對強化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和海纜安全展開推演,這也將成為今年強化全民防禦的驗證主軸。
賴清德上任後成立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就曾針對海底電纜遭破壞議題提出建議。(總統府提供)
事實上據《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報導,「海底電纜的完整性已成為台灣日益關注的安全問題」。報導中指出,台灣為應對通訊失效的情況,台灣太空中心已經在2023年宣布,將於明年發射首顆自製低地軌道通信衛星,並於2028年前再發射至少一顆,以加強通信備援能力。(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