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好好的,卻被診斷出中風呢?腦中風是指突發性的腦部某一區血管發生堵塞或破裂,造成該區腦細胞死亡或損傷,進而導致該區支配的肢體、認知、語言或吞嚥功能出現障礙。《優活建康網》特摘此篇整理不同類型的中風,當受傷位置不同,伴隨症狀也會不同。
中風症狀大不同
當我們口語說到「中風」,通常是指腦部血管出了事情。較常見的是血管栓塞,血液流不過去,稱為「缺血性中風」,導致某個區塊的腦部就失去了功能;另外一種可能是血管破裂出血,稱為「出血性中風」,同樣會造成腦部失能。於是,我們會看到中風患者無法順暢說話,嘴巴歪一邊,某一手某一腳無法出力活動,與過去的樣貌完全不同。
你可能也曾覺得奇怪:「為什麼有的人臉看起來好好的,卻說他被診斷中風呢?」「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看起來很嚴重,一下子就過世。有的人卻好像很輕微呢?」又或者:「為什麼有的人中風後,只是動的不好,有些人卻還會又麻又痛呢?」
這些症狀的不同,與患者在腦部哪個位置受傷很有關係。腦部是個很精密的構造,每個區塊都有各自需要負責的功能。想當然耳,受傷位置不同,就會讓人出現不同症狀。因此,我們千萬不能把中風一概而論。為了清楚說明,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大家最常注意到的「肢體無力」症狀,藉由腦部控制動作的路徑,來呈現一個「右手右腳動不好」的中風,當受傷位置不同,還會有哪些伴隨的症狀。
大腦皮質掌管的事物很多,包含語言、視覺等,因此當受傷部位位於大腦皮質的話,患者除了表現右側肢體無力外,還可能同時出現感覺異常,無法知道他人正在碰觸自己的前臂或大腿;出現語言障礙,講話的時候旁人無法理解其語言。視覺方面失去半邊的視覺傳遞,或有空間知覺障礙。
如果一位左側手腳動不好的病人,純粹只有「動作」方面的困擾,卻沒有任何感覺異常。檢測時發現患者左側上肢、下肢無力,中下臉部也會無力,就可能是中風在「內囊」(internal capsule)位置。
內囊是大腦傳遞訊息的重要轉運站,大腦要往下傳遞的動作訊息會先集中到內囊,再往下傳。所以,如果患者單純只有動作障礙,沒有其他症狀,可能問題是出在「內囊」。
大腦訊息經由大腦皮質,內囊繼續往下傳遞的話,要經過腦幹。腦幹包含了中腦、橋腦、和延腦。腦幹是我們的生命中樞,負責了呼吸、心跳等基礎功能,也是多數腦神經的起源。因此,當中風位置是在腦幹,不免會影響到腦神經的功能,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腦神經功能的檢查,來猜測中風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知道左側大腦皮質受傷時,患者會表現出右側肢體無力,也就是說症狀與受傷位置會是「相反」的。然而,如果受傷位置不在大腦皮質,而是在「腦幹」區域的話,患者除了出現「對側」肢體無力外,還會有「同側」腦神經的症狀。也就是說,如果患者同時有某側肢體無力和另一側的腦神經症狀,就要記得猜其受傷位置在於腦幹,而不是大腦皮質。
中腦中風會影響到同側第3對腦神經,這對腦神經被稱為「動眼神經」,負責眼球的轉動。功能受影響的話,患者的瞳孔會被帶「往外」、「往下」的方向。而且,左側中腦中風影響到的,是左眼喔!
橋腦中風會影響到同側第6對和第7對腦神經,第7對腦神經是顏面神經,因此我們可以注意到患者出現同側的顏面無力。這時的影響不僅止於中下臉,是連上半部額頭都難以活動,患者無法挑動眉毛做表情,患者沒有抬頭紋,眼皮下垂,嘴角也下垂。
延腦中風會造成同側第12對腦神經問題,第12對腦神經是舌下神經,當出現功能障礙的話,患者伸出舌頭會偏向有問題的那一側。因此當左側延腦中風,影響到左側的舌下神經,患者伸出舌頭時會偏向左側。延腦中風的患者並不會出現顏面神經失調,但其肢體無力的那一側,還會同時失去本體感覺與震動感。
我們寫了這麼多,並不是要大家學會自行猜測中風位置,而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即使在一個病名下,患者的症狀與預後還是差異很大,也需要醫護人員繼續抽絲剝繭,才能找出患者狀況的癥結點。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提高警覺!不只手腳無力,這些症狀都可能是中風!(圖文懶人包))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