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運用無人機與無人艇屢創戰績,尤其日前烏軍搭載飛彈的MAGURA V5型無人艇在克里米亞半島西部的塔克漢庫克角(Cape Tarkhankut)戰鬥中,擊落俄軍的1架Mi-8直升機,這也是無人艇首次擊落空中目標記錄;各國研發反制無人機、無人艇的系統裝備就成為重點,美國海軍就評估以2.75吋低成本導引火箭來對付多艘無人艇的「狼群戰術」,據了解,中科院己有生產2.75吋火箭能量與雷射導引技術,曾向陸軍與海軍建議可依現有技術與產研製出低成本反制無人艇的裝備,用於國土防衛,但兩個軍種對此興趣缺缺,讓中科院白忙一場。
「匕弓」韓系以紅外線為導引 對付北韓攻擊艇和登陸艇
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海軍評估以韓國國防承包商 LIG Nex 1研發出的「匕弓」(Bigung)2.75吋低成本導引火箭(LOGIR),對付多艘無人艇的「狼群戰術」;該裝備是為韓國海軍陸戰隊設計2×18的發射器,總共可攜帶 36 枚火箭,安裝在6×6卡車上,做為韓國海軍陸戰隊海岸防禦戰略的重要武器,可對付北韓的快速近海攻擊艇(FIAC)、登陸艇以及大型氣墊登陸艇。
The U.S. Navy is looking at procuring South Korea's Bigung 비궁 2.75 inch infrared-guided rocket to defeat drone swarm attacks.https://t.co/iTinkJfDg4 pic.twitter.com/KDFELdi1Wx
— Alert 5 (@alert5) March 14, 2024
LIG Nex1開發的2.75吋導引火箭「Bigung,」正從軍用卡車上發射。(取自LIG Nex1)
中科院2.75吋火箭 導引套件由美陸軍委BAE開發
據了解,因國軍現有的2.75吋火箭都是由中科院產製,對於這款低成本的反制武器裝備,中科院進行了解後得知,韓國開發出系統是以紅外線為導引,主要是採購由美國BAE公司所開發出的導引套件組合而成,因這個導引套件是美國陸軍撥款委BAE公司開發出,出售的主導權在美國陸軍。
韓國開發的2.75吋紅外線導引火箭。(取自www.globalsecurity.org)
國軍現有低成本的反制武器裝備,2.75吋火箭由中科院產製。(取自中科院)
中科院在產製2.75吋火箭己有多年,一直由飛彈所的「萬戟小組」進行各項技術研發,據指出,當初規劃騰雲大型無人機要具有空對地武器系統作戰能量,該小組評估因受限多項技術系統的管制整合在短時間內取得,才捨棄掛載飛彈方案,改以「天刃計劃」研發出的雷射導引構成的射控系統,以及雙向數據鏈路通信能力的制導系統的整合技術,來研發出雷射導引的2.75吋火箭進行各項對地測試,讓騰雲機具有基本的偵搜、干擾型與對地攻擊能量。
中科院研發出雷射導引2.75吋火箭進行各項對地測試,讓騰雲機(圖)具偵搜、干擾型與對地攻擊能量。(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而中科院以產製2.75吋火箭所研發出配屬在海巡艦上的鎮海火箭彈系統,就是海巡署委中科院所產製出的裝備,鎮海火箭彈系統由6組7聯裝2.75吋火箭發射管組成,有音爆彈、髒彈(油漆、染色劑)等不同彈種,讓海巡在面對數量龐大的中國海上民兵時,可使用這2種非致命武器達到威嚇效果,可依任務裝填不同種類的火箭彈,以滿足軍事與執法單位的需求。。
中科院以產製2.75吋火箭所研發出配屬在海巡艦上的鎮海火箭彈系統,海巡署委中科院所產製出的裝備。(合成畫面/中科院、海巡署、海巡署提供)
紅外線導引套件可降成本 國軍以無需求回絕中科院
中科院分析韓國所研製出的裝備,因使用紅外線導引套件可降低成本,而且依現有的技術與產能,可在2到3年內完成產製出此裝備部署,據了解,經中科院詢商後得知,該項BAE套件需透過軍購的管道取得,因此中科院向陸軍與海軍簡報時說明此裝備運用在國土防衛上,以低成本的紅外線導引火箭精準的癱瘓快速攻擊的無人艇與各項登陸艇,比用標槍、拖式飛彈的效益要高的太多,並說明需陸軍透過軍售管道向美陸軍提出申購;因向美陸軍申購BAE的紅外線導引套件,必須先由陸軍建案申請預算才可執行,最終陸軍卻以現階段並無此作戰裝備需求回覆中科院,讓中科院感嘆白忙了一場。(責任編輯:許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