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我在鵬城的這一年(外一篇)/梁征

台灣好報/ 2025.01.02 10:42

梁征

2024年,於我而言,是平淡中不平靜的一年,人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元宵節還沒過完,因為工作原因,我離開了學習、生活、工作二十年的江城。從此,故鄉成他鄉。

不曾想,人到中年,卻有了機會第二次來鵬城工作。離開武漢的那天,外面灰濛濛的,我的心也是如此。

在鵬城的日子,平靜又平淡,曉看天色暮看雲,過著朝八晚六的生活。每天在晨曦中沿怡景路穿過繁華的東門,騎行上班。馬路上不同季節盛開的花兒,讓我看到了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傍晚,踏著暮色歸來,回到住處,等太陽下山了,就去東湖公園散步,然後看書,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週末,不加班的早晨,我會煮上一份網購的熱幹面,放一個雞蛋、一點蘿蔔幹,在鍋裏熱絆了一下。盛起,端在餐桌上。雖然無人與我共食,但一個人的早餐也要吃得莊嚴。有時會去超市裏買點菜,做點簡單的飯菜。有時也會讀書寫作,當成人生的一種修行。

許多名人都喜歡吃,而且樂此不疲。清代吃貨詩人袁枚在他的美食名著《隨園食單》中也說:唯飲食不可辜負。雖然書中對美食等地高下加以品評,細敘來由做法。汪曾祺的《人間草木》和梁實秋的《雅舍談吃》,將各種吃說得讓人舌下生津。

晚上,泡了茶,邊喝茶邊看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在鵬城的這一年,我發現自己是越來越喜歡看雲了。記得年初剛來的時候,我喜歡在大街上漫無目的行走,一邊走,一邊看。正午時分,這裏的空氣品質好,白雲清澈透明,經常可以看見藍天白雲。

初春,坐在路旁小咖啡館的回廊裏,在一株青竹旁,隔著玻璃窗眺望遠方。暖暖的咖啡香透過繁華熙攘的城市街道,在我的周圍漫溢。任時光和白雲從眼前飄過。有時想,這麼好的時光,晚上回去對著月亮寫詩。

夏天來了,南方多雨,下雨的週末,我便學木心,看窗外下雨,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吃巧克力,讀狄更斯的書,心情也沒有那麼差。傍晚時分,在鵬城的街頭可以聽到:磨剪子勒鏘菜刀的聲音。一個中年漢子推著自行車從我眼前經過。聲音消逝,我回到住處,讀張岱的《西湖尋夢》。那時我覺得自己像張岱一樣成了隱士,與他不用的是,他隱於荒野,我隱於鬧市。

南方的秋天,天空悠長而遼闊。這個季節,我喜歡下班了去騎行,在美麗整潔的深南大道、濱海大道都留下了我騎行的身影。

再見白雲,便知時光去,一晃到了十月天,這裏還是夏日的模樣。

立冬之後的鵬城,夜晚有一些寒意,尤其是日落之後,下班回家路上,走在華燈初上的大街上的時候,冬夜越黑,越顯燈之溫暖。

聽到瓊瑤離去的消息,我特別悲痛。我看《還珠格格》《煙雨濛濛》等瓊瑤的代表作。 我上網搜了一下瓊瑤,看了她的生平事蹟,我覺得她才是新時代的女性,至少在那個年代,瓊瑤的思想已經比絕大多數人進步太多了。

冬至那日,和朋友找了一家店吃狗肉,算是應景了。在舒適的房間裏,相談甚歡,已分不出故鄉與他鄉。

國足參加世預賽期間,有國足參賽的六場球,我都很投入地看了,只是不再找同伴喧囂,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又找回了看足球的心情,真好。我能體會國足的無奈。技不如人,是我們對中國足球共同的看法。

2024年,不再像往年那樣頻繁地出行,很安靜在鵬城過著沉靜而平淡的生活。只去過幾個城市,8月去了長沙,10月從蘇州返回深圳的時候,經過上海中轉,去了一趟中共一大會址,接受紅色教育。年末又去了蘇州。11月,在廣州時,中午閒暇,到珠江邊走了走,看見小蠻腰廣州塔格外親切。蘇州的陽光很好,卻無藍天。我很喜歡蘇州的靈秀。

我的2024年就這樣過去了,正如海德格爾說的“人安靜地生活,哪怕是靜靜地聽著風聲,亦能感受到詩意的生活”。不管怎樣,還是要感謝2024年給了我一段沉靜時光,我漸漸地喜歡上了現在的生活,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

◆鄉 愁
鄉愁,這一情感的載體,在年少時尚未完全理解其深意。那時,只知道人長大後必將離家遠行,卻未曾深思距離之遠近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直至成年,加入建築行業成為一名築夢人之後,第一次獨自前往深圳工作的經歷,才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鄉愁那難以言表、卻又揮之不去的獨特韻味——它就像是空氣中彌漫著的一種淡淡憂傷,雖輕卻重,讓人無法忽視。

鄉愁,是關於飯盒的記憶。自高中起,我便開始了寄宿生活,儘管家與學校僅相隔五公里,但為了能夠更加專注於學業,我還是選擇了住校。每當半月一次回家的機會來臨之際,母親總會在第一週末帶著她親手製作的美食來到校園:或是香脆可口的鍋貼餃子,或是鮮美多汁的韭菜盒子,亦或是色澤誘人的紅燒肉……這些都是母親最為擅長也最得我喜愛的菜肴。每當思念家鄉之時,便會通過電話告知母親下次希望品嘗到何種佳餚。時至今日,每當目光觸及那些熟悉的飯盒時,心中便會湧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滿溫情與美好的時光裏。

鄉愁,是豆腐腦獨特的味道。我雖然嘗遍了全國各地各具特色的豆腐製品——如湖南臭豆腐、安徽毛豆腐以及廣東客家釀豆腐等,但唯有外婆製作出來的豆腐腦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記憶中,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外婆家度過。每當嘴饞時,外婆總能及時端出一碗熱騰騰的豆腐腦來滿足我的需求。只見她先將黃豆浸泡好後再磨成漿液,接著煮沸並盛入碗中,最後撒上一勺白糖攪拌均勻,即可享用。那一刻,坐在家門口的桑樹下,細細品味著這份簡單而又美味的食物,整個世界似乎都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起來。

鄉愁,是桂花那獨有的香氣。故鄉老宅前有一棵高大挺拔、枝葉茂盛的桂花樹,每年農曆八月間便會迎來它的花期。屆時,滿樹繁星點點般的花朵競相綻放,隨風飄散出陣陣沁人心脾的芳香,使得整個村落都被這股清新脫俗的氣息所包圍。如今,身處鋼筋水泥構築的城市中,很難再見到這樣的桂花景象;偶爾遇見幾朵遺落人間的花瓣時,便會情不自禁地拾起它們放在掌心輕輕嗅聞一番,試圖從中尋找那份久違了的熟悉感。

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後,我的足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雖然身體上遠離了親人,但無論走到哪里,總能找到一些承載著濃厚鄉土情懷的事物作為心靈慰藉——或許是一碗地道的豆腐腦,或許是一縷不經意間聞到的桂花香,抑或是一張通往歸途的車票……

當家鄉變得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及時,這份思鄉之情便愈發顯得真實而具體。尤其是回想起初次踏上鵬城土地時所見那片浩瀚無垠的大海;懷念起江城某個不起眼角落裏老大爺售賣的熱幹面;還有首都寒冬裏刺骨寒風穿透腳底直抵心底的那種體驗……所有這些經歷,皆因職業選擇而得以實現,在離別之後更添幾分對過往歲月無限的眷戀之情。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西子灣副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