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佛五的八關戒齋,隔天一大早準備早餐,一切開酪梨,果核中心的芽根已經掙開了堅硬的果仁。堅硬的果核已經裂開一個縫隙分成兩半,剩下一層薄薄的膜包覆著果核。有了根的肯定,嫩芽漸漸地能夠發揮成長的力量和動能。嫩芽雖然看起來嬌小薄弱,卻能夠為了尋覓陽光而破土移石。阿彌陀經之中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修行次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展現在眼前。
你好像消失了一個禮拜? 跑去哪裡了? 出國玩?
我跑去開心農場種蓮花!
開心農場種蓮花???
是去農禪寺打佛七,手機也關機連絡不上。是出國了,甚至離開地球,到阿彌陀佛那一國去。
吼!你跟個外星人實在沒兩樣!那為什麼要念佛?
念佛,就是念心,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讓善念顯揚,以善念來取代妄念、邪念引起情緒的波動。無妄念、無雜念、無邪念,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正念現前。
集中注意力在好的念頭上面
哎唷!不要講的佛言佛語的!回到地球!
簡單來說,就是集中注意力在好的念頭上面,讓心平靜,調和日常生活之中情緒的動盪。
這幾天有一種超強的防護罩保護我們遠離煩惱。煩惱都是因為慾望產生。受持離欲、斷欲的八關齋戒,是修捨心,強調出離。出離欲界和色界的身心現象。
念佛體驗音聲沉浮輕重緩急的對立融合
我們每天唱誦讚佛偈之後,大眾出位繞佛,平聲靜意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佛號。等到所有大眾全部出位繞佛之後,行進時腳步配合佛號,收心漸漸靜謐穩定除亂意,念佛號時聲音略高一些。連續兩聲引磬後轉唱舒緩沉著的四字佛號,搭配上腳步,身體重心在腳掌前端,因此感覺地是柔軟的,一種踩在蓮花上的感覺。
一切法無實無虛
高聲念佛,音聲遍有緣。心與口聲聲相應,念與佛步步不離。 開始坐念之後,身體只剩下了口動配合著小腹鬆緊變化,地鐘一節奏不再太慢,但也不快,而是非緩非急形成一種律動,響揚能哀雅。地鐘二逐漸快念,和鳴可憐並帶有急切之感。地鐘三開始轉急念,表達出急切求佛救脫接引的心情,震動天魔散,達到意志純誠,一心不亂的念佛境地。
這個時候大眾念佛聲中有輕重虛實變化,輕到一定程度就會轉為半實半虛的聲音。由輕轉重、由實轉虛等,形成輕重、虛實相間、回環往復流動的節奏感。大眾念佛聲悠悠揚揚、曲折婉轉,收攝心神,漸漸形成具特定旋律與節奏的音聲組織,海潮似的流動,揉合成雜花莊嚴的梵唄韻味。金剛經》「一切法無實無虛」在這樣的音聲佛事之中顯露無遺。在維那常運法師的帶領下,整個農禪寺融入莊嚴神聖、智慧如海的極樂世界。
風的音律就是地籟
經過2天的收心攝心安心放心的念佛用功之後,總監香常提法師讓我們戶外繞佛,在悠揚的佛號聲中融入自然環境。每個人高聲念佛的唱頌聲,形成和諧8部合音的人籟。居住在農禪寺的眾鳥出和雅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37道品法,法音自然宣流。大家沉浸於音聲光影的完美融合,從聲光之中超越時空,體驗生命的自在動能,感受剎那即永恆的震撼感動。
風的音律就是地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遠處山谷深處的呼嘯,參天大樹的嗚咽,還有樹枝搖動,枯葉落地的簌簌聲,這些聲音相互碰撞、相互共鳴、相互吸收,形成震撼的大自然交響樂曲。處處都是音樂,我們聽了這些音樂以後,自然而然會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體驗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和諧。整個農禪寺成就了功德莊嚴的佛國淨土。
念佛止靜,用心聆聽天籟之音
「心動而為情,情宣於口而為言,天籟也。」
止靜的時候,只有念佛的心在動,用心聆聽心在念佛的無聲之聲,不念自念的天籟。地鐘三急念悠揚的念佛聲輕重、虛實相間、回環往復地在殿堂之中隱隱流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生住異滅不已。
聖嚴師父開示淨土需要的信願行。師父先講願,強調大悲願心,慈悲心、慚愧心、懺悔心、菩提心。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煩惱一共有三類,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見、思二惑要阿羅漢、辟支佛、地前菩薩才能斷,塵沙惑則要菩薩才能斷,而無明必須成佛才能斷。別教初地菩薩,圓教初住菩薩,才見道超凡入賢聖。人天道是基礎,解脫道是過程, 菩薩道是根本。事一心,是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理一心,就是無心,也就是因無所住而生其心。
見思惑,「見」是知見,是觀念的,「思」才是真正心的煩惱。思惑就是貪、瞋、癡、慢、疑;是與煩惱心相應的情緒、執著、衝動或掙扎。思惑比較難斷。相信大家都有一種經驗,明明知道那是不對的,是無常、無我的,但是就沒有辦法不貪、不恨、不討厭、不懷疑,也不能不嫉妒。思惑必須要經過修行才能漸漸淡薄,首先要從持戒、修定開始,否則不容易斷。思惑雖然不容易斷,但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時,感受到的環境是清淨的,用不著去貪著或占有,所以不會犯戒。其實我們打佛七也像在淨土一樣,沒有犯戒的機會,即使心裡偶爾出現一些怪念頭想要罵人或打人,也不會真的行動。所以只要修行,淨土就會出現;即使還在娑婆世界,我們的心也還沒有成為聖人,但是是清淨的。
煩惱就是我,煩惱就是道場。
對一切事不取不捨,於一切境不動不搖,於一切時常行方便,於一切法無染無著。離心意識,沒有時空的限制,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在生活當中,處世待人接物,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就是離心意識,這叫自覺。
阿彌陀經的天國思想不同於一神教。淨土是希望達成建設的目標。經由三心四土的修行層次(註),重視身心的淨化,淨化人心、提升人性。成就自心功德莊嚴的正報和依報。
是灑淨心的動盪,非外境來污染我們的心
總監香常提法師提醒我們:
灑淨,是灑淨心的動盪,不被這個世間的外境來污染我們的心。
安位,是安住其位,萬緣放下。就是都攝6根,淨念相繼。一心一意,把心繫念在佛號上。
都攝6根,淨念相繼,淨念是出離自我中心的執著。
喝水洗手的時候,挑戰才開始。看見什麼,聽見什麼,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融入大眾的聲音,調和、和諧。
難行道,難是難得。
飯菜在碗裡是食物,吃進去是營養;離開碗就是垃圾、廚餘。
懺悔偈是講因果,主要是業果的思惟。接納自己,包容別人。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
萬古是非渾短夢,一句彌陀作大舟
過去的事如果重來一次,會不會還是選錯的? 業是慣性,日常生活的不正思惟,就是無始的貪瞋癡。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時時以佛法的慧命為念,
念念以大眾的道業為首;
事事以眾生的苦樂為著眼,
處處以諸佛的道場來照顧。
主法法師全程參加陪伴著我們一起念佛。在圓滿之後開示:刀兵劫是因為過去的殺業,鼓勵吃素。最後鼓勵我們:
萬古是非渾短夢,一句彌陀作大舟。
(註)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p151第五章 淨土釋疑
其他開示包括:
中觀論 眾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如幻三昧
維摩經 心淨則國土淨
金剛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龍樹菩薩 大毗婆沙論
難行道 易行道https://www.buddhist-experience.org/welcome/article_detail/3927.html
九品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