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鴻(軍武科技觀察家)
近日,中國大陸第六代戰鬥轟炸機:JH-26(暫定代號),在J-20的伴飛下首飛成功,並引起軍事航空界的高度關注。作為大陸新一代重型多用途戰轟機,從釋出的照片上,可觀察出其採用的為三發動機設計。
這一設計,在民用客機上是很常見的(如DC-10、MD-11),可鑒於市場需求下降,維保成本不符經濟效益,因此逐漸遭到淘汰;而現代軍用航空器中,較廣為人知的是俄羅斯的Tu-154型轟炸機,但用在戰鬥設計上並不常見,其背後可能包含深刻的戰略考量。接下來,本文將探討三發動機設計,在戰轟機上的優劣與其戰略前瞻。
一、三發動機設計的優勢
首先,三具發動機的設計與配置,能為戰轟機提供額外的備援動力(Thrust Redundancy),特別是在具高風險環境的作戰任務下,即使一或兩具發動機失效,剩餘的發動機仍能維持飛行並完成任務。這一設計特性,能針對遠程滲透敵方防空兵火力系統尤為重要,能有效提升飛機的生存能力。
其次,三發動機的設計具有高動力輸出特性,搭配更大的載彈空間能力,這對於執行長程與搭載重武器的戰轟機來說至關重要。因此,JH-26可能設計為能攜帶超音速戰術飛彈、高速反輻射飛彈,或是執行電子作戰等多樣化任務的飛行載具平台。
而在中高空層飛行時,三發動機設計可提供更強大的加速能力,加上機身設計具匿蹤性,更有助於快速突穿高風險、高強度的戰場環境。此外,結合多樣化的作戰任務,包括戰術轟炸、境外精準打擊,以及對敵高價值戰略、戰術目標的摧毀,這將使其在大國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三發動機設計的劣勢
誠如前述,三具發動機的設計雖可提升速度,但尾管排氣的熱信號特徵將會增加,大幅度降低機身的匿蹤性能。雖然機身採加寬及扁平化設計,但第三具發動機採上方進氣,可想而知在低速階段工作效率會是很低的,需要特殊的機體結構支撐,可能對飛機的氣動效率與重心分佈造成影響。這也突顯,三發動機對氣動力設計與雷達反射截面的控制要求是更高的。
再者,與單具或雙具發動機設計相比,三發動機的設計與配置,增加維修保養的需求與後勤整補的複雜性,倘若作戰時的戰場環境較為艱困,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潛在的弱點。有鑒於此,JH-26勢必要在匿蹤性、超音速、載彈量三者之間做一取捨平衡,才能達到它原先被賦予的任務。此外,除非大量使用現有的裝備,否則生產成本相對也將增加,因此日後可能採小規模分散部署,與其他機型進行聯合作戰。
三、JH-26的戰略前瞻
JH-26的三發動機設計,或許體現的是共軍對未來作戰需求的前瞻性思考。其高動力、匿蹤性與長航程的特性,顯然針對的是遠程精確打擊與境外作戰為目的。尤其在面對美國航母戰鬥群,或其他的戰略目標時,JH-26可能成為中國大陸執行非對稱作戰的重要利器。
然而,JH-26能否真正發揮其設計潛力,取決於發動機技術(如三維向量噴嘴)的突破、匿蹤塗裝材質的優化,以及戰場適應性的實際驗證。我們甚至可以大膽一點的推斷,JH-26會不會只是一架試驗構型,待發動機的技術成熟,達到足夠的動力後,直接將其改回雙發動機設計,而第三具發動機的位置則改成彈艙空間,以增加彈載量。因此這一機型的戰略價值,也將為軍事航空界提供更多探討的空間。
三發動機設計,雖然在現代軍用航空器中屬於相對罕見的選擇,但對於特定任務需求,仍具有不可忽視的優勢存在。JH-26的試飛成功,表明中國大陸在軍用航空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正在不斷提升。不論是否為實驗構型,它就都將成為衡量中共空中力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圖/翻攝自網路優爾戈星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