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為盧俊義牧師新書《離開前的最後一課》推薦序
文/邱倫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主治醫師)
盧俊義牧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喜歡開設查經班,帶人查考聖經。他在台北東門長老教會牧會期間,開設了好幾班的查經班,其中之一為了方便青年學子參加,特別開設在晚上,每兩個星期一次,我很自然的在這個查經班中認識了盧牧師。
我依稀記得當時我還是受訓中第二年的住院醫師,除了繁忙的工作與值班外,心中非常渴望學習看懂事物的本質,理解社會人事的是非對錯;希望能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可以用來面對每天照顧病人時遇到的難題。當時還是女友的太太,因為基督教家庭的背景,又認識盧牧師,就建議我參加盧牧師的查經班,或許可以幫助我從中找到答案。
在每兩個星期一次的查考聖經中,有一次聽到了盧牧師談到「基督徒應該要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要以聖經的教導,關心我們的社會,要與哀哭的人同哀哭,要時刻濟助孤兒寡母,與弱勢的族群站在一起。聽到這些話的當下,我突然心頭一震,想想這就是我要追求的人生道路了。
畢業後選擇進入和信醫院工作,接受訓練成為血液與腫瘤內科的專科醫師。常常有同學或朋友問我,在這家專門照顧癌症病人的醫院裡服務,病人多數都因為癌症而去世,難道不會壓力很大嗎?壓力確實如影隨行,特別是從受聘為主治醫師後,對病人的責任,從住院醫師時期階段式的照顧,轉而變成全病程的計畫與治療;與病人及家屬的連結,深厚而綿長,心情也常隨病人病情的起伏而變化。上下班的途中思考病人治療的方針既是常態、也是習慣;偶爾早晨起床,突然發現前一天晚上的夢境,居然靈光乍現般的出現治療病人的解方,興奮的跟太太分享後,就急著出門前往醫院。這到底是照顧癌症病人壓力的反噬,成為一種獨特的職業病;還是在陪伴病人的抗癌路上,受到病人生命故事的滋養,豐富我一年又一年的人生?無論是哪一種,我確實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幸運的擁有這個特權,開始從病人的生、老、病、死,接觸生命的本質,學習思考人生的意義。
盧牧師的查考聖經與病人的生命故事,不間斷的在我人生中來來回回。牧師在二OO六年受邀在和信醫院擔任宗教師,開始將聖經中關於生命的信息帶給病人與醫療工作者。人生為什麼有苦難?復活的意義是什麼?祈禱有用嗎?生病害怕怎麼辦?心靈的平安可得嗎?禱告可以治病嗎?不是基督徒,就不能上天堂嗎?死亡來臨時,要怎麼坦然面對?……諸多的人生議題,都在牧師這次的新書中,藉由陪伴病人抗癌的路上,娓娓道來。二十五個生命的消逝,不論富、貴、貧、賤,或青壯、或老朽,深刻而平凡。
隨著閱讀牧師書中的人、事、物,不禁讓我想起一位自己年輕時照顧過,在外商公司工作的單親媽媽。她的胃癌是一種戒形細胞(Signet ring cell)的癌症,惡性度極高,早早的就轉移到整個腹腔,造成腸道嚴重的阻塞,無法排便;也影響膀胱的功能,需要尿管的放置來協助排尿。同時因為腹腔壓力極大,她經常吐出腸道中的內容物,腐壞酸敗的味道,極為不舒服。我們幫她放置了鼻胃管,讓這些內容物可以從鼻胃管中引流出來,不至於弄的全身狼狽,同時也建議她可以喝些茶或是清爽的飲料,來緩解口腔中令人不適的味道,她感謝我們為她所做的一切。可是在生命即將終了的時刻,誰會好好照顧她才剛唸幼稚園大班的女兒,才是她心頭最掛念的事。當時年輕的我,除了充滿無力感,也疑惑一位單親媽媽已經夠辛苦了,為什麼病痛仍要降臨,孤單的女兒要何去何從?
我從參加盧牧師的青年查經班開始,到固定參加主日禮拜,繼而在牧師主理的禮拜中完成婚姻與受洗的生命之約,並且持續不間斷的在癌症的領域中照顧病人。對於很多生命議題的答案,我仍尋尋覓覓,可是從盧牧師這本書中,看到癌症病人如何面對生命的難題,探尋生命的本質,勇敢面對死亡的時刻,為我的尋尋覓覓指引出一個方向。
生命不是必然,我確信盧俊義牧師的這本新書,會協助我們開啟探索生命的心門。祝福閱讀本書的夥伴們,都會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盧俊義牧師新書《離開前的最後一課》新書發表會
時間:2025.1.5(日)下午2點
地點:台北濟南長老教會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