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hbl 國際音樂節 中信兄弟

起床下背痛,當心僵直性脊椎炎!醫:惡化恐骨融合成「竹節狀脊椎」

優活健康資訊網/馮逸華 2024.12.25 09:00


55歲黃男從10多年前開始,早上一起床就會有下背疼痛的問題,尤其清晨睡醒時最嚴重,直到午後才緩解,原以為與睡姿有關係,四處求醫才檢查出是僵直性脊椎炎;近幾個月來症狀陸續擴散至從頸部延伸到下背部,伴隨雙側肩膀及左側髖部疼痛,經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以免疫調節藥物,搭配運動、生活型態調整及復健治療,才逐漸獲得改善。



陳昭宇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免疫系統異常所造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響脊椎和骨盆關節,好發20~40歲男性,主要症狀為下背部、臀部的疼痛,也就是所謂的發炎性下背痛,台灣盛行率為0.1~0.4%。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40歲以下

陳昭宇說明,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初次症狀發作時,大多小於40歲,次數逐步頻繁出現,尤以清晨快起床時最好發,常有雙側臀部交互疼痛,醒來活動後,症狀才會慢慢緩解,但期間長達1小時以上,休息也無濟於事,發生時間持續超過3個月,年輕族群要注意。

陳昭宇進一步解釋,僵直性脊椎炎的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顯示,遺傳因素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與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的相關性,環境因素(例如抽菸)和免疫系統異常也可能促進疾病發展。



小心脊椎融合成竹節狀脊椎

陳昭宇指出,隨著病情進展,脊椎的運動範圍可能會逐漸減少,導致脊椎的僵硬和變形,最終可能出現脊椎融合的情況,形成所謂的「竹節狀脊椎」。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其他全身性併發症:

  • 關節炎症:如髖關節、膝關節
  • 骨點發炎而導致疼痛:腳後跟痛、胸痛、膝蓋附近
  • 眼睛:虹膜炎
  • 腎臟: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
  • 心臟:無症狀且輕微的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
  • 肺臟:上肺部纖維化

黃男經X光檢查,發現其雙側薦腸骨關節已完全融合,頸椎下段到腰椎也有脊椎黏合情況,由於他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因此改以別的免疫調節藥物。



免疫調節藥物搭配復健可改善

陳昭宇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會藉由臨床症狀、病史及影像學檢查來診斷。醫師會詢問症狀及家族史,並透過X光檢查能看出薦腸骨關節和脊椎的變化,但早期階段的疾病可能無法檢測出異常。磁振造影檢查(MRI)檢查則能更早期地檢測到關節及骨頭的炎症變化。此外,抗原檢測也有助於診斷。

陳昭宇強調,僵直性脊椎炎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主要以控制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是常用的治療藥物,能有效減輕疼痛和炎症。然而,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生物製劑或標靶治療來控制病情。

除了藥物治療,陳昭宇建議,接受物理治療、維持良好的姿勢和建立定期運動習慣,也是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有助於維持脊椎的靈活性和功能。對於患者的長期管理至關重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