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我也許說不出口,但我寫出了我的平安愛語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蔡詩萍專欄】我常常有一種疏離感,一種寂寞感。與生俱來吧,所以也不容易改變。
只是隨著年齡增長,見識日增,我知道必須調整,否則我沒法在人際關係複雜的世界裡,出人頭地。
因此,我雖然在外人眼裡,或許以為我善於溝通,善用交談,但我其實知道,這些歷程的背後,我往往絞盡了腦汁,一旦恢復一個人的情境時,我便虛脫了!
我喜歡閱讀,我喜歡寫作,也許是應對這樣的矛盾時最好的出口。
我很愛我太太,但她可能不這麼以為,在日常的互動裡,她多少認定我「很封閉」「很孤僻」;我很愛我女兒,她可能有一點感覺,但她多少以為這老爸有點距離不像她媽咪那麼熟悉她的日常軌跡。
我很清楚自己的這種「罩門」,於是我也努力的,嘗試想改變,為愛而改變。但刻意的做,效果很不盡如己意。
我發現,我常常是「寫的,比我講的好!」
「文字裡,我流露的感情,往往比我在日常裡,能表露的,要感人許多。」
這更加令我尷尬了!在那當下,我應該說出口的,我竟然「梗住了」,要等到夜深人靜後,或現場只剩我一人時,我才得以在一個字一個字的鍵盤敲打下,吐出我心底的真誠.....
這也許,是我可以當一位寫作者的特質,但卻在日常裡,讓我陷入「感情世界反應慢半拍的男人!」
我曾經為我妻子寫了一本《我該怎麼對妳說 日常即永恆》,我也曾為我父親寫了一本《我父親》,我也為我女兒寫了很多我當她爸爸後的情書,但只有在她出國唸書後,我才整理出第一本《爸話西遊。講故事給女兒聽很幸福》。
我承認,我在感情面對面的溝通裡,很笨拙,但我滿懷的深情,卻能在字裡行間中,串成一條條的珍珠項鍊!
記得小燕姐(張小燕)曾邀請我們一家三口去她的節目,談我當時的新書《回不去了。然而有一種愛》,她問我:女兒現在會讀你的書嗎?我望望當時才小五左右的女兒,笑著說:她還不懂爸爸是作家的意思吧!
小燕姐再問:你不會遺憾嗎?
我記得我是這麼回答她:「不會,我期待的是,也許有那麼一天,她長大了,從外地回到家裡,在書櫃中突然發現一排她父親出版的書,她抽出一本,隨便翻著,突然看到扉頁有她老爸簽給她的題字,於是她慢慢的讀下去,一頁一頁的,翻著翻著,她憶起了往昔,她想到了老爸爸與她互動的往昔,於是,她笑了,也許眼角帶一些泛紅的濕潤,想到了許多她跟老爸互動的畫面,於是,她想念她老爸了。這,就夠了!」
多年後,女兒長大了,我還是這樣相信。我們愛這世界,愛自己身邊親人的的方式很多種,盡心盡力是必要的,但那些難以言喻的部分,我留在文字裡,在妻小不在身旁的時光裡,我靠著一字一字的捶打,矗立起我愛她們的方尖碑!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裡,我並不孤僻,我用文字綴補了我說不出口卻橫亙於胸的滿滿愛意。
這是我在平安夜裡,寫給妻小,寫給我自己的愛戀物語。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