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腦震盪常會造成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在過去如果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沒有發現腦部出血等傷害時,對於腦震盪的治療處置大多就是建議休息、症狀治療,但這些不適症狀可能會影響到工作、學習等,對於需要參與賽事的運動選手來說影響更大。
不過北榮復健醫學部醫師林威廷表示,目前腦震盪其實已經有較完整的治療準則,透過整合式復健、漸進式回場等,能治療腦震盪並幫助運動員逐步、安全地重返賽場。
腦震盪電腦斷層看不出異狀 症狀可能持續超過2週
「腦震盪」典型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視力模糊、對光或噪音敏感、注意力集中困難等,症狀不一定會立刻顯現,約在48小時內都有可能會延遲出現,而且不一定要撞到頭才會造成腦震盪,身體其他部位受到衝擊、鞭甩等傳遞到腦部都有可能會造成短暫神經功能性損傷。
林威廷醫師提到,腦震盪透過一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傳統影像學檢查,事實上沒辦法看出腦部有哪些異常,過去會建議患者休息或症狀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症狀會在2週內緩解,不過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症狀可能會持續更久的時間。
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工作、學習,像北榮就曾收治過一位10歲男童,因為打躲避球被砸到頭後腦震盪,導致頭暈、頭痛等症狀讓他無法上課。而這些症狀對於需在賽場上跑動的運動員來說影響更大,不只會影響到場上的表現,也可能會因此必須放棄參賽的機會。
腦震盪需完整評估 治療也不再只有休息
但隨著醫學對腦震盪的認識日益深入,現在除了休息之外,事實上可以透過完整評估與復健治療幫助患者更快、更安全地回到工作、學校或運動賽場上。林威廷醫師說明,目前腦震盪的治療準則最重要的就是要先「識別」有無腦震盪,再來可以透過標準化評估工具來完整評估,也要了解有無相關系統上的其他問題,評估項目包括頸椎、前庭、視覺、自律神經等。
在找出問題後就可以進行漸進式恢復與整合式復健,林威廷醫師表示,針對頸椎、前庭、視覺、自律神經等四大面向,若是頸椎的問題可以徒手治療與精準注射來改善症狀,而前庭、視覺的部分,北榮在2022年底有引進沈浸式前庭動眼復健系統協助治療,至於自律神經系統的運動耐受度不良問題,可以透過水牛城腦震盪測試進行運動測試及訓練。
腦震盪是常見運動傷害 整合式復健助選手重返賽場
林威廷醫師分享,之前有位個案為25歲職籃選手,練習時受到隊友肘擊後,當下喪失意識2秒,後續出現頭痛、頭暈、視線模糊等症狀,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未改善,因此轉介至北榮,經過完整的腦震盪評估,配合運動測試以及沈浸式前庭動眼復健系統評估後,接受整合性復健訓練,成功回到球場上。
另外也有一名24歲足球選手,比賽爭搶球時頭部對撞而產生腦震盪,受傷後仍有持續症狀,且即將進行移地訓練與國際友誼賽,復健團隊為她進行運動測試取得目標心率,並以此為訓練標的,最後經由漸進式回場訓練讓她成功於五天後出場參賽。
林威廷醫師強調,雖然多數腦震盪患者症狀會在2週內自行緩解,但針對症狀持續的患者目前國際建議若症狀超過1個月以上應轉介醫學中心做完整評估,腦震盪不是只有休息而已,透過完整且針對性的復健可以協助運動員安全且早日回到賽場上。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8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