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今年迎接成立七十週年,推動「活工藝・工藝活」理念,致力於將臺灣工藝精神深植人心。近日,工藝中心舉辦「臺日工藝聚-漫遊永續交流座談會」,透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邀請來自臺灣與日本的工藝人共同參與,分享11月於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舉辦的「臺灣工藝聚-漫遊永續」活動成果。
座談會聚焦於社區工藝、工藝聚落、校園扎根及地方創生四大主軸,結合人文地產景的活力,深入探討工藝在國際舞臺的耀眼成就,以及培育基礎美學意識與推動地方創生的重要價值。
來自日本福島縣三島町生活工藝館的五十嵐義展館長回顧「故鄉運動」推動歷程。自1974年起,三島町便開始透過在地素材手作工藝品,強化地方振興,並於1986年設立生活工藝館,倡導時尚工藝。隨後展開的「會津故鄉工人祭」,迄今已舉辦38屆,每年吸引2萬人次參與,成為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範例。活動不僅帶動在地經濟,更透過最美村莊聯盟等合作,全面展現手工藝文化的魅力。
臺灣方面,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執行長李婉玲分享了自莫拉克災後重建至今,如何結合陶藝家力量,透過「藝術陪伴」推動社區再造的歷程。她以六龜好集市為例,展現結合工藝、美食、農產的鄉村創生模式,成功深化社區工藝的永續價值。
此外,日本仙台市產業振興事業團玉置光好課長,亦於會中分享了SDGs理念與工藝融合的經驗,透過創新設計與素材循環利用,如結合玻璃器皿與葡萄藤製成高級擴香商品,以及將古著和服布料再製成棒球夾克等,讓傳統工藝焕發現代價值。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強調,臺日工藝的成功經驗表明,工藝不僅是傳承文化的媒介,更可透過教育與創新,實現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他指出,「臺灣工藝聚」以串聯全臺社區、校園及聚落的方式,推動工藝生態體系,透過活動逐步凝聚共識,並藉由國際交流促進工藝精神向外延展,形成正向循環。
活動最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教授以多個國內外工藝發展案例,強調跨國界與多元族群工藝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工藝不僅承載文化價值,更是一種連結永續生活與多元文化的方式,期盼未來藉由更多類似的交流活動,深化臺灣工藝的多樣性與國際影響力。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