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對於剛接觸跑步的你來說,是不是曾經想過參加一場路跑比賽,卻覺得 5 公里有些太短,半馬又太過壓力?其實,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13 公里正是兼顧挑戰性與可行性的完美距離,幫助你啟動跑步人生!距離比賽只有 1 個月,透過正確的訓練和準備,你也可以輕鬆完成這場挑戰!
圖/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13公里路線。(翻攝渣打馬拉松官網)
新手挑戰13公里訓練計畫
4週循序漸進課表
訓練的核心原則是循序漸進,不追求速度,專注於距離的提升與耐力的建立。 配速的話,13 公里組關門時間為 2 小時,因此若要以能夠在時限內完賽為目標,可以將目標配速設定在 8:00 /KM(約為每小時 7.5 公里,也可稱為 8 分速)。
以下是 4 週的計畫,每週安排 3-4 次跑步訓練,重點是穩定跑量與適當恢復,避免受傷或過度訓練:
第 1 週:基礎適應
- 跑 3 公里 × 2 次(輕鬆跑,能對話的速度,每次跑以 25 分鐘內跑完為目標)。
- 長跑 6 公里(慢速,適應較長距離,可以抓在 50 分鐘內跑完)。
第 2 週:逐步提升耐力
- 跑 5 公里 × 2 次 (每次跑以 40 分鐘內跑完為目標)。
- 長跑 8 公里(專注穩定配速,逐步感受耐力,以 1 小時 10 分內跑完為目標)。
第 3 週:模擬比賽距離
- 跑 6 公里 × 2 次 (每次跑以 50 分鐘內跑完為目標)。
- 長跑 10 公里(保持輕鬆的節奏,感受長距離心態,以 1小時 20 分內跑完為目標)。
第4週(比賽週):狀態調整
- 輕鬆跑 3 公里 × 2次,保持身體活躍 (每次跑以 25 分鐘內跑完為目標)。
比賽前 2 天完全休息或散步放鬆,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圖/新手 13K 訓練課表。(運動筆記 Barry提供)
心理準備:學會與疲憊共處
跑步是一場心理與身體的對話。13 公里對新手來說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長距離挑戰,以下是幫助你準備的三個重點:
- 設定明確目標: 比賽的目標是完成,而非追求速度,過程中專注自己的節奏。
- 視挑戰為學習: 把 13 公里看作了解自己身體極限與能力的機會,從中發現自己的潛力。
- 正向內在對話: 遇到疲憊時,告訴自己「再跑 1 公里就好」,將目標分解,降低壓力感。
飲食與休息:訓練外的重要準備
- 飲食策略: 賽前 3 天增加碳水化合物攝取,為跑步儲備能量;賽前避免高纖、高脂食物,以減少腸胃不適的風險。
- 恢復睡眠: 確保每晚 7-8 小時的睡眠,幫助身體恢復與修復。
比賽當天:如何跑好 13 公里?
配速策略:穩定才能持久
比賽時的配速策略將直接影響你的表現,以下是建議的節奏分配:
1. 前 5 公里:輕鬆起步
- 保持對話速度,不要受到周圍跑者的影響而提速,讓身體逐步適應比賽狀態。
2. 中段 5 公里:穩定配速
- 調整到自己的「舒適區」,控制呼吸節奏,保持穩定的步伐。這段距離是比賽的關鍵,你需要節省體力,為最後衝刺做準備。
3. 最後 3 公里:逐步加速
- 如果狀態良好,開始提速,縮短步頻間隔。用你的意志力與期待,完成最後的挑戰,迎接終點的榮耀。
圖/穩定配速順利完賽。(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補給與水分攝取
- 賽前補給: 比賽前 30 分鐘可食用香蕉或能量棒,避免空腹起跑。
- 比賽中補給: 每 4-5 公里適量飲水,選擇補給站的運動飲料以補充電解質。如需額外能量,可在比賽中途攜帶能量膠補充糖分。
圖/記得要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心理技巧:分段完成目標
- 將 13 公里分為 3 個階段,每完成一階段給自己鼓勵,減少對「終點還很遠」的恐懼感。視沿途景點如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等為目標,讓每段跑步更有動力。
完成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13 公里後,這段距離將成為你跑步旅程的重要里程碑。13 公里的訓練過程不僅提升了你的耐力與心理素質,也讓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極限。你會發現,跑步的挑戰並不可怕,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透過訓練與正確策略,你將不僅完成比賽,更能感受到跑步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現在就準備好,讓這場比賽成為你的跑步旅程的第一步!
圖/從 13K 開啟你的跑步之旅。(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
Q&A:新手跑者常見疑問
Q1: 如果我現在只能跑 5 公里,還能完成13公里嗎?
A: 絕對可以!4 週的循序漸進訓練計畫,能幫助你提升耐力,讓 13 公里變得輕鬆可行。
Q2: 比賽當天需要準備哪些裝備?
A: 已磨合的跑鞋、吸汗衣物、一份能量補給品(如香蕉或能量膠),以及放鬆的心態。
Q3: 如果比賽途中感到疲累該怎麼辦?
A: 放慢速度,穩定呼吸,專注於當下每一步,記住完成比賽是最重要的目標。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