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24 17:24:10)由文化部所屬機關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的「113年後山文學獎」頒獎典禮,於今(21)日於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本館2樓禮堂盛大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徐敍國館長等多位貴賓蒞臨,與現場來賓一同見證30位得獎者的風采與榮耀。
館長徐敍國首先向所有得獎者表達最誠摯的祝賀,及感謝整個籌辦文學獎過程中,歷經數月的徵件和評審,因為許多人的投入付出,才能在今天畫下完美的句點,同時也感謝各單位、學校的協助和推廣,正是因為這些努力與支持,才讓後山文學獎得以持續深耕地方文化,激發無數寫作者的潛力。館長也分享,他透過閱讀以實際行動參與文學活動,更期盼未來能吸引更多熱愛文字的朋友加入,共同為地方文學注入新生命,繼續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閃耀光芒。
散文類評審委員朱國珍老師表示,他喜愛了解青少年的思想,閱讀這一次的參賽作品,能夠一窺13~18歲青少年對生活的感觸、面對事情的思維。每一位評審對於作品夠有所好,經過了縝密的討論後,以藝術的角度、以及作品的完整度做完評選參考,選出各評審之間都認為不錯的佳作,由於是競賽,總有遺珠產生,期許每位參賽者,都能持續不斷的創作更多的文學作品。
本屆後山文學獎自六月徵件開跑以來,向全國徵得近300件作品,經過複審及決審委員任明信、朱國珍、吳晟、吳當、林志興、林楷倫、林達陽、林黛嫚、陳宗暉、陳栢青、曾貴麟、董恕明、廖玉蕙、謝凱特、簡齊儒共15位委員的專業評選,從短篇小說類、散文類、新詩類三文類中,各組擇優選出前三名與優選兩名,共評選出30位優秀得主。其中,短篇小說類評審委員簡齊儒表示對於此次參賽作品整體品質之高感到驚喜,主題的選擇顯示出在地特質、內容呼應社會現實,許多佳作實在難以割捨。期盼得獎者能以後山文學獎作為創作的起點,繼續深耕文字之路,將更多感動人心的作品呈現在文學舞台上,為地方文學注入更多亮點與可能性。
奪下短篇小說類第一名的吳佩珍,得獎作品〈內部的聲音〉,描述花蓮大理石產業的流逝,以及自己跟家庭的親近與背離,作品透過外部聲音的描寫,最終回歸自我內觀的聽覺探索,其中蘊含著對故鄉的鄉愁與花東大地的獨特韻律,巧妙地將地方文化與個人情感交織,令人動容。新詩類第三名徐意維表示,這次的得獎作品〈藤〉,是在臺東生活時,深刻了體驗在地生活、學習藤的編織工藝,將這段生活的點滴,交織成這篇作品。
後山文學獎致力於推動地方文學的傳承與創新,成為描繪臺灣後山風土人情的重要舞台。藉由多元活動讓文學的種子向下扎根,透過深入校園的文學講座,邀請知名作家走入學生群體,激發年輕世代對文學的熱情與想像力。同時,舉辦文學創作工作坊,提供實作與指導的空間,讓參與者從構思到完成作品的過程中體會文字的力量與魅力。這些努力不僅提升地方的寫作風氣,更培養了新一代的文學創作人才,打造屬於後山的文化特色,並促進文學的永續發展,成為地方與文學連結的橋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