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寒流 望僕號 味全龍

褪去金門軍事外衣 看見客家身影生活足跡

客家電視台/胡吰誌 林敬祐 金門 2024.12.23 13:30
只要提到金門,在這座島上留下的各種印記,許多都呈現了,老百姓在歷史戰爭和和平之間謀求生存,以及恪守傳統文化、追求和平的價值,在金門逐漸褪去軍事肅殺的氛圍後,島上依然有不少客籍軍人,和為愛奔赴金門的客家鄉親留在當地。 記者 胡吰誌:「來到金門這裡,有1千年歷史的瓊林聚落,其實可以看見我後面清一色都是,非常經典很有代表性的閩南式建築,這邊其實(並非)是一個客家庄,只不過在這聚落裡,也找得到有幾位其實也是客家人。」 「瓊林的鄉親,下午2點。」 在離島金門也能聽見海陸腔客語廣播,對在地居民來說十分陌生卻也嘖嘖稱奇,這也是在金門瓊林戰鬥村,從業30多年的廣播員,江春梅的客語廣播處女秀。 「今天老人會會餐,我們的鄉親。」 從新竹「芎林」嫁到金門「瓊林」的江春梅,客家口音加上,在金門耳濡目染的當地腔調,特色播音讓她一夕爆紅,不過她也觀察到要在金門遇到客家人,難度直逼五顆星。 金門縣瓊林聚落鄉親 江春梅:「(那妳來到這邊有遇到客家人嗎?)沒有、我們全村莊就我自己是客家人。」 「親愛的大陸同胞們 你們好,我是鄧麗君,我現在來到金門的廣播站。」 曾經位於臺灣兩岸軍事角力第一線,金門因此湧入大量軍人和民間嫁娶,也讓不少客家人來到金門落地生根。 金門縣瓊林聚落鄉親 江春梅:「剛來到這邊(金門)的時候很不習慣,那時候因為不像現在那麼發達,晚上10點就有宵禁,沒有電燈這些的,剛來的時候又單打,我就是經歷2年的單打雙不打,所以在當時(剛嫁來)會怕。」 金門縣金沙鎮何斗里里長 陳福林:「我這邊(斗門)跟何厝,大概因為大部分都是通婚啦,那應該大概有3、50個(客家人)應該有,有啦 像我們隔壁,她的先生現在在縣議會當保全人員,那他也是客家女婿,對、所以並沒有想像,並沒有想像那麼低啦!」 前金防部上校處長 范姜輝:「(我是)在地的金門的客家人,也是講閩南話的客家人,以前就是人家講的河洛客、河洛客,我們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姓范姜的,在兩棲營擔任一個士官,他也成家立業,留在料羅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有我知道的是,有嫁到這裡來的媳婦,因為本身我們適應能力都比較強,嫁到這裡來我們都是融合下去,也就都講閩南語、講國語。」 移居金門的客家人,為了適應金門的社會環境,策略性選擇隱藏族群語言和文化,不過客家鄉親依然能在蛛絲馬跡中找出同伴們。 金門縣瓊林聚落鄉親 江春梅:「他們(閩南)跟我們客家人比較像,所以大部分都滿像的,像打粄什麼的,不過我們客家人做的粄比較多。」 前金防部上校處長 范姜輝:「找到有客家人的話,我們可能可以從姓氏上或名字上來揣摩,應該有一定的比例,但因為我覺得人數應該還是不少,尤其是嫁過來的媳婦很多都很厲害,你就看她很會做粿。」 散居在金門各聚落的客家人,隨著多元文化意識抬頭,也希望透過民間組織串連,成立類似「金門客家會」等這類的團體。 前金防部上校處長 范姜輝:「當然社區一直目前是,金門最大的人民團體,它有110幾個,那透過社區來做橫向的直接調查,其實我想是最快的,從資料蒐集上先有了初步之後,再直接對點對點的人跟人的訪談,然後再把東西兜攏,我想建立起一個這樣的族群也不是太難。」 擁有僑鄉背景,至今被認為是兩岸交流的中介,金門已不再僅僅是單一文化的象徵,島上的河洛人、客家人、原住民和新住民,隨著一波波時代流動,金門前世今生不只有戰地,更多的是多元族群逐步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