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台灣人肥胖率高達5成,恐增血管疾病風險!無痕胃拉提內視鏡減重,成功甩肉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12.20 16:25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率已高達50.8%,其中男性為57.1%,女性為43.3%。肥胖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會顯著增加多種健康風險。研究顯示,每增加五單位BMI,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增加40%,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35%,而癌症如食道腺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與膽囊癌的風險亦分別增加1.24倍至1.59倍不等。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兼消化醫療中心鄭以勤主任表示,肥胖已不僅僅是一種外型問題,更是攸關全身健康的重大議題。

台灣人肥胖率高達5成,恐增血管疾病風險!無痕胃拉提內視鏡減重,成功甩肉

常見的減重方式有哪些?

鄭以勤主任說明,目前常見減重方式包含飲食、運動、藥物或是減重手術。而減重手術是目前用來治療肥胖及相關併發症的一種方法。如同其他治療性手術,減重手術需要符合特定適應症,且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後才能執行。減重手術大致可分成由內科執行的胃鏡手術與由外科執行的腹腔鏡手術。

胃鏡手術:包括胃內水球術、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等。

腹腔鏡手術:包括袖狀胃切除術、Y型胃繞道手術、SASI手術(單吻合迴腸雙通道胃繞道)等。

1名44歲李小姐BMI高達46.6(124kg;163cm)透過藥物減重成功減重20公斤,但一停藥就面臨復胖,甚至復胖到114公斤。因上班總是容易昏昏沉沉,健康也面臨了糖尿病前期、高血脂的問題,心想40歲了總不能再這樣下去,讓她下定決心與醫師討論減重手術,目前施作無痕胃拉提滿三年,也從原本的114公斤減重至65公斤(BMI 24.4),這樣的改變讓她重拾自信,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也脫離了代謝症候群。

調查: 近半數受訪者認為自己減重不成功

為深入了解民眾對於減重手術的認知程度,由網路溫度計「減重手術認認知」調查顯示,近半數(47.9%)受訪者認為自己減重不成功,其中,手術減重成功率54.5%最高、藥物減重成功比例僅34.1%。此外調查發現,減重失敗者過半(55.9%)困擾於衛教資訊大同小異,鄭以勤主任近一步分享,減重治療因人而異,建議透過與醫病共享決策,量身訂製合適自身的減重計畫。

不過根據調查,也發現民眾對於減重手術存在了三大迷思,包含:(1)認為減重手術等於切胃、(2)認為BMI無論多少都可進行減重手術、(3)認為減重手術後不會再胖回來。再進一步觀察,減重手術安全性疑慮(40.9%)與害怕切胃、改變原本腸道結構(36.6%)為阻礙減重手術意願兩大主因,不過調查也發現,若能透過減重手術改善身體健康、減少代謝疾病(56.9%)與安全性高(52.0%)、恢復期短(41.3%),將會提升接受治療之意願,鄭以勤主任也進一步分享,根據臨床文獻,減重幅度達10%有機會減少共病風險。

胃鏡減重無痕胃拉提,穩控血壓及血脂

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暨減重中心周莒光主任分享近年來,內視鏡減重手術技術快速發展,其中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簡稱「無痕胃拉提」、「胃鏡縫胃」、「ESG」)成為患者的新選擇。此術式採用胃鏡結合微創內視鏡技術,以縫合縮小胃部容量70%達到減重效果,具有恢復期短、手術風險低、無體表傷等優勢。

無痕胃拉提的適合對象?

無痕胃拉提適合以下族群: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反覆復胖者、輕度肥胖合併代謝疾病者(BMI 27以上),以及希望避免或不適合外科手術的中重度肥胖患者。

根據臨床證實,患者術後十年的總體重可平均減輕15%至20%。更在研究中發現,無痕胃拉提對於肥胖引起之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胃食道逆流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有良好的緩解治療效果,且術後風險低於1%,充分展現此術式的安全性和長期效果。其中,歐洲內鏡外科協會(EAES)、美國代謝和減重手術學(ASMBS)與國際肥胖和代謝疾病外科聯合會(IFSO)皆在治療指引中納入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

歐洲內鏡外科協會(EAES)、美國代謝和減重手術學(ASMBS)與國際肥胖和代謝疾病外科聯合會(IFSO)皆在治療指引中納入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

歐洲內鏡外科協會(EAES)、美國代謝和減重手術學(ASMBS)與國際肥胖和代謝疾病外科聯合會(IFSO)皆在治療指引中納入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ESG)。

先前網路上有網友討論,關於無痕胃拉提術後是否線鬆脫而導致復胖?鄭以勤主任說明,無痕胃拉提透過縫線系統使漿膜層癒合達到胃容積縮小,雖有少數患者術後會可能遇到縫線鬆脫,但只要搭配術後飲食、運動的調整,在臨床上都有不錯的減重效果。另外,也有民眾擔心術後增加罹癌機率,主任也說明根據臨床與文獻,並無數據說明術式會提升罹癌機率,但在術前須進行胃鏡、超音波等檢查,避免疾病未能於早期發現。

合適的減重目標:由醫病共享決策(SDM)決定

鄭以勤主任說明,每個人所適合的減重方案與目標不盡相同,建議個案與醫師共同討論出最適切的減重方式,透過討論讓雙方更了解對疾病及治療的認知,並做出最適合的治療決定。最後,周莒光主任也提醒,肥胖的治療需要多方面配合,不單只是依靠醫師的手術或是藥物來維持,患者也必須在治療期間配合營養師及運動治療師給予的飲食、運動計畫,養成習慣,才能維持不易復胖的健康生活型態。

【延伸閱讀】

孕期體重增加超過「這數字」,小心4大併發症!沈首如營養師:產後瘦身7大關鍵

南瓜具抗氧化力,助改善代謝症候群!謝宜芳營養師揭:營養輕食4大好處

你是壓力型肥胖嗎?揪出肥胖9大因子!劉伯恩醫師:健康減肥4大關鍵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1/956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