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台灣文化教育十大事件 五大教團盼引發關注與反思
台灣教師聯盟16日於記者會發表2024年度台灣文化教育十大新聞,期望引發社會對文化教育的關注與反思,這些議題不僅影響學子們的教育成長,更攸關台灣整體國力的發展。十大事件如下:
1. 防範校園統戰從師生做起
2. AI 人工智慧教學深入校園
3. 紀念 410 教改三十周年的反思
4. 代理教師權益的大幅提升
5. 台灣運動的重大突破!棒球在成棒與少棒奪得世界冠軍
6. 文化教育的國際交流獲得重大進展
7. 楊双子榮獲美國圖書館獎榮耀:台灣漫遊錄
8. 推動落實轉型正義,教育部成立教學中心。
9. 建置「台灣學」網路平台。
10.台灣技職教育成果在世界舞台表現優異
記者會范雲立委表示,台灣教育聯盟選出的十大事件中,有四項我正好都有親身參與。第一項是代理教師權益的提升。我們過去即使有「每七個教師只能有一個代理教師」的規定,但是許多地方政府,包含台北市仍然超標,顯示代理教師的聘用已成常態,而非短期替代方案。而且雖然因為少子化而使學生人數減少,教師的工作負擔卻並未減輕,反而因為各種額外業務而更加繁重。所以我在立法院推動代理教師與正是教師要同工同酬,並且可以累積資歷,同時禁止地方政府挪用教育經費。
第二項是轉型正義。促轉會解散後,教育部承擔了在教育領域推動轉型正義的責任。但是目前推動的成效仍不理想,前陣子我去學校演講,發現台下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林義雄先生的故事。我未來仍會持續監督這項議題。此外,過去檔案局常以國安為由限制民眾閱覽和抄錄檔案,所以我在立法院推動修改檔案法,讓民眾更能接觸到歷史真相,同時教育部也應該要思考如何轉化這些材料作為推動轉型正義教育的資源。
第三項是關於「台灣學」網路平台的建置其實現在各部會已經有許多相當不錯的資料庫,只是缺乏有效整合。如何跨部會整合這些分散的資料庫,建立一個更方便、更易用的平台,是接下來的重點。
第四項議題是410 教改三十周年。410教改運動,我當時是以台大社會研究所研究生的身份參與,並負責教改園遊會,對這場運動有深刻的體會。當時台灣的教育非常僵化,充滿黨國遺緒,410教改是台灣教育解嚴的開始,打破了過去威權體制對教育的控制。現在很多人對410教改存在誤解,但其實他們是將對現在教育的不滿轉移到對過去教改的不滿。這顯示社會對教育改革的認知和討論仍有不足之處,需要更深入的溝通和釐清。410教改開啟了台灣教育多元發展的道路,雖然過程中難免有爭議和缺失,但其對台灣教育的貢獻不容忽視。
台灣社前社長李川信說,今年適逢1994年「410教改運動」三十週年,這場運動對台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台灣教師聯盟等團體提出的訴求,包括推動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以及制定教育基本法等,至今看來,許多目標都已逐步實現,台灣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08課綱〉,它更加強調以台灣為主體,將台灣史與台灣母語教育納入課程,實踐了「越本土,越國際」的理念,這也獲得了許多學者的認可。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台灣社會仍存在一些黨國遺緒的反動勢力,持續對本土教育的發展進行阻撓。
面對這些挑戰,當務之急是建構一個以台灣為主體的平台,這方面的工作目前尚未完善。我們需要一個符合台灣語言習慣的平台和資料庫,為教學和文化推廣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
除了教育改革,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的傳承也至關重要。519是台灣宣布戒嚴的日期,許多民間團體和白色恐怖受難者團體共同倡議推動「白色恐怖記憶日」,這項倡議也獲得了政府的回應,將其訂為國家記憶日,這對於撫平歷史傷痕、促進社會和解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界也開始重視這方面的努力,例如台南女中和雲林高中等學校都設立了相關的教學中心,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然而,台灣的威權政黨及其遺緒仍然存在,我們需要讓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以避免重蹈覆轍。
最近,台灣文學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楊双子的《台灣漫遊錄》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其日文翻譯版本也獲得日本翻譯大賞,這象徵著台灣文學躋身世界級地位。正如韓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書寫韓國的故事一樣,台灣作家也應該持續書寫台灣的故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獨特與美好。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指出,2024年度台灣文化教育十大新聞當中有一項是「防範校園統戰從師生做起」。馬英九執政時期,大幅開放中國人士來台,同時也允許台灣教授赴中「掛名」。此舉雖以促進學術交流為名,實則為中國統戰大開方便之門,甚至還有嘗到甜頭的大學發文要求大學教授上課不許批評中國,非常荒謬。
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由於中國採取較為強硬的態度,中斷了部分官方交流,使得校園統戰的壓力一度減輕。然而,這並不代表中國放棄了統戰的企圖。馬英九基金會之前帶領學生訪問中國,參觀的都是經過刻意安排、展現中國「發展成就」的地區,並強調兩岸共同抗日的連結,意圖營造兩岸一家親的假象,同時離間台灣與美國、日本的關係。最近,馬英九又帶篩選過的共青團學生來台,一行人當中除了有共產黨員壓陣,來到我們這邊還把我們拿世界冠軍的棒球隊稱為「中國台北」隊,吃台灣的豆腐,明顯是統戰伎倆。
校園統戰不僅影響學術自由,更可能對台灣年輕一代的國家認同造成衝擊。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中國企圖改變台灣年輕人的思想,使其對中國產生好感,進而認同其政治主張。面對中國無孔不入的統戰攻勢,台灣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
儘管面臨統戰的威脅,台灣教育近年來在擺脫升學主義和學歷至上的價值觀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技職教育在國際競賽中獲得佳績,證明台灣開始重視實用主義和唯才是用的人才觀。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有助於培養更多具有實務能力的人才,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台灣母語教師協會前理事長黃修仁指出,首先,我先對於「台灣運動的重大突破!棒球在成棒與少棒奪得世界冠軍」一事提出我的看法。今天台灣可以驕傲慶祝在亞洲少棒錦標賽與世界棒球12強賽的突破!這些年輕選手不僅展現拼勁與毅力,更感動了全台民眾。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培養團隊精神、抗壓能力與永不放棄的態度。教練應以心帶隊,關注孩子心理成長,讓他們從挫折中學會成長。我們期望學校結合體育與學科教育,未來學校透過體育專班、國際資源及校際比賽,讓孩子全面發展。呼籲全社會支援,讓更多臺灣學子們能在國際賽事中更發光發熱!
第二個評論的內容是;文化教育的國際交流獲得重大進展。今天談國際交流,我們台灣教師聯盟提倡這是台灣的教育外交!透過與不同國家的師生交流,我們校園變得更加多元和精彩。不管是到印度體驗文化,還是與帛琉、美國建立友誼,參與國際交流不只是學語言,更是拓展視野、理解多元文化的好機會。除可認識不同國家的生活與價值觀,甚至可討論全球氣候變遷等議題,這些經歷會讓同學更有智慧地迎接未來挑戰。教育部投入1.35億元支持國際交流,這也幫助台灣有更多機會進行台灣的教育外交。
台灣教育發展學會理事長黃維富則說,人工智慧(AI)已經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108 課綱已預見了AI發展的趨勢,近期教育部更公告徵求相關教案教材,顯示政府正積極推動此項政策。AI可以視為人類智慧的延伸,協助我們進行更有效率的學習和思考。然而,由於AI學習仰賴大量的資料,如何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和邏輯的正確性至關重要,尤其在中國透過 AI 製造假訊息的情況下,更是需要特別關注。此外,由於商業利益的驅使,網路搜尋結果往往受到廣告和演算法的影響,導致使用者接觸到的資訊有限,限制了個人認知的發展。貼文和訊息的排序方式也可能讓優質資訊難以被看見。AI的發展會影響社會結構和文化發展的方向,教育部應同時推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培養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的公民,而不僅僅是培養產業所需的人才。
另一個議題是有關代理教師權益的問題。前陣子有學校在開學前連續照聘了十次代理教師都朝聘不到人,因為代理教師錢少事多離家遠,導致應徵意願很低。前陣子,有代理教師透過釋憲,確立了學校不得讓代課老師敘薪,必須給予合理的薪資待遇。也有地方政府主動改善代理教師的權益,例如台南市長黃偉哲主動宣布代理教師寒暑假出勤比照正式教師,保障合格代理教師的平等權。不過,雖然代理教師的權益已經有了基本的保障,但仍有進步的空間,像是缺乏考績獎勵制度和健康檢查,這是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潘威佑表示,今年是410教改30週年,想當年推動的改革,不僅改變了台灣教育的樣貌,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和反思。410教改的核心是希望讓教育更公平、更現代化,包括(1)推動小班小校;(2)廣設高中大學;(3)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以及(4)制定教育基本法等目標。
教改的成果讓更多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也伴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值得正面看待的是,這場改革讓教育從過去威權管控走向更多元、更民主的方向。回顧過去,我們應以事實為教育基礎檢討,而不是簡化為批評或指責。少子化已經衝擊台灣教育體系,也因此教育正向目的跟方針也會隨時事進行良性調整。
在今天台灣教師聯盟與國內其他代表性的各教育團體,一起見證台灣文化教育十大新聞的發表,這些議題不僅展現了過去一年國家教育界的努力與成果,更提醒我們,教育是影響國家未來的基石。從防範校園統戰、AI教學普及,到台灣技職教育在國際舞臺的耀眼成就,我們看見台灣教育在挑戰中成長的力量。都提醒我們: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全社會的責任。
教育改革從未止步,今年更是410教改30週年,讓我們有機會反思過去的挑戰,並憧憬未來的藍圖。面對2024年的教育議題,我們要以樂觀與積極的態度,攜手共創更具包容力、創新力的教育環境。學子們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陪伴、教育工作者的指引,以及我們社會的支援。
我們相信,只要攜手同行,教育的力量可以改變人生,更能讓國家邁向昌盛。展望未來,讓我們共同投入,推動改革、擁抱創新,無論是知識的傳承還是價值的培育,都將成為台灣前進的動力。期待我們大家為台灣教育來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