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尹錫悅於本(12)月3日以「國內反對派控制國會」為由宣告戒嚴,並動用軍隊封鎖國會,甚至想藉此逮捕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國會議長禹元植,以及同黨黨魁韓東勳,雖然在國會決議解嚴,結束短命6小時戒嚴鬧劇;但已民主化超過40年的韓國,依然可讓不得人望的總統恣意妄為,引發各界討論。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受訪時表示,若韓國軍隊當時真的封鎖國會,甚至大舉逮捕在野黨國會議員,國會將無法通過解嚴的決議,總統就可以空洞的「剷除親朝鮮勢力」為由,成為民選獨裁者。若類似情境發生在台灣,總統要剷除在野黨勢力,進而宣告戒嚴,並動用軍隊逮捕立法委員,我國現行戒嚴法等法制及立法院的結構恐無法有效制衡總統濫權之虞。應健全法制、擴大公民參與才能防杜「台灣版尹錫悅」戕害民主。
孫健萍分析台灣與韓國的「相似」處指出,兩者都是「寵富經濟」,產業與資產日益集中、貧富懸殊擴大的社會現象。前總統蔡英文曾自誇台灣經濟處於「二十年來最好」的狀態,事實上,股市及房市大漲,受惠者為富人及資本家,台灣從「M型化社會」惡化為「L型化社會」;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到賴總統上任,從未進行符合「分配正義」的金融與稅制變革,背離「所得重分配」的政策目標,更讓財團透過「政策尋租」(rent seeking)官商勾結,剝削沒有背景的青年與弱勢群體,形成資本家愈來愈富裕、基層日益貧窮化的懸殊社會。4月底,主計總處召開「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記者會,前20%平均每戶財富新台幣5133萬元、後20%只有77萬元,差距從民國80年代的16.8倍,大幅擴大為66.9倍。孫健萍分析台灣與韓國的「不同」之處時表示,韓國戒嚴風暴延燒,在野黨掌控的國會通過彈劾監察院長和3位檢察官,於12月14日再次進行「總統彈劾2.0」(彈劾總統須達國會三分之二門檻),這體制與台灣不同,韓國國會有彈劾權,可彈劾監察院、總統。反觀我國,彈劾權在監察院;國會並沒有類似韓國的調查權;立法院對於總統、副總統之彈劾,除須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以上之決議,尚須進一步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七項)。台灣民風溫馴自私,韓國強悍捍衛權利;若同樣出現濫權總統時,台灣在野黨恐難像韓國一樣短時間內即可號召大量群眾上街頭與軍隊對峙。
孫健萍進一步表示,賴清德總統自上任以來,以「認知作戰」的「化骨綿掌」來回應施政爭議,透過抹紅在野黨轉移焦點、逃避監督;連行之多年的兩岸人民正常參與宗教、學術、文化、藝術等觀光與交流活動,都被扣上統戰、滲透、收買的帽子。未來賴清德總統會不會將不同意見者一律誣指栽贓為「第五縱隊」?宣布戒嚴鞏固自身權力?
孫健萍總結指出,政黨、法治、選舉、責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透過權力機關的有效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及擴大公民參與,才能緩解寡頭(Oligarchy)濫權對人民基本權利與民主政治的戕害。避免台灣民主崩解危機,國民黨作為最大在野黨有責任與使命,必須徹底改變「一言堂」的寡頭統治與宮廷政治。明年黨主席選舉相當重要,關係著台灣民主能否永續、健全發展的重要關鍵。必須展現決斷力與即戰力,才能發揮強大的監督力量,讓總統知所節制、無法隨意濫權為所欲為。
孫健萍分析台灣與韓國的「相似」處指出,兩者都是「寵富經濟」,產業與資產日益集中、貧富懸殊擴大的社會現象。前總統蔡英文曾自誇台灣經濟處於「二十年來最好」的狀態,事實上,股市及房市大漲,受惠者為富人及資本家,台灣從「M型化社會」惡化為「L型化社會」;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執政到賴總統上任,從未進行符合「分配正義」的金融與稅制變革,背離「所得重分配」的政策目標,更讓財團透過「政策尋租」(rent seeking)官商勾結,剝削沒有背景的青年與弱勢群體,形成資本家愈來愈富裕、基層日益貧窮化的懸殊社會。4月底,主計總處召開「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記者會,前20%平均每戶財富新台幣5133萬元、後20%只有77萬元,差距從民國80年代的16.8倍,大幅擴大為66.9倍。孫健萍分析台灣與韓國的「不同」之處時表示,韓國戒嚴風暴延燒,在野黨掌控的國會通過彈劾監察院長和3位檢察官,於12月14日再次進行「總統彈劾2.0」(彈劾總統須達國會三分之二門檻),這體制與台灣不同,韓國國會有彈劾權,可彈劾監察院、總統。反觀我國,彈劾權在監察院;國會並沒有類似韓國的調查權;立法院對於總統、副總統之彈劾,除須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以上之決議,尚須進一步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七項)。台灣民風溫馴自私,韓國強悍捍衛權利;若同樣出現濫權總統時,台灣在野黨恐難像韓國一樣短時間內即可號召大量群眾上街頭與軍隊對峙。
孫健萍進一步表示,賴清德總統自上任以來,以「認知作戰」的「化骨綿掌」來回應施政爭議,透過抹紅在野黨轉移焦點、逃避監督;連行之多年的兩岸人民正常參與宗教、學術、文化、藝術等觀光與交流活動,都被扣上統戰、滲透、收買的帽子。未來賴清德總統會不會將不同意見者一律誣指栽贓為「第五縱隊」?宣布戒嚴鞏固自身權力?
孫健萍總結指出,政黨、法治、選舉、責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透過權力機關的有效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及擴大公民參與,才能緩解寡頭(Oligarchy)濫權對人民基本權利與民主政治的戕害。避免台灣民主崩解危機,國民黨作為最大在野黨有責任與使命,必須徹底改變「一言堂」的寡頭統治與宮廷政治。明年黨主席選舉相當重要,關係著台灣民主能否永續、健全發展的重要關鍵。必須展現決斷力與即戰力,才能發揮強大的監督力量,讓總統知所節制、無法隨意濫權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