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預售市場的炒作亂象,內政部推動《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而八次聯合稽查動作共裁罰4734萬元,內政部認為,已達嚇阻違規效果。
政府過去打炒房,因為愈打,房市愈旺,以致外界都認為政府是「紙老虎」,但今(113)年政府用「限貸令」及「第七波信用管制」讓房市聞風喪膽,至於去年修正的《平均地權條例》,對預售市場炒房開鍘,根據內政部數據顯示,共查核350個建案,違規裁罰4,734萬餘元。
政府「硬」起來了嗎?雖然台灣房價還未見大幅鬆動,但年底的買氣卻真的降溫了,不少建商預測114年的房市景氣,雖不致「悲觀」,但也不再像過去那般「樂觀」地說,缺工缺料,又有碳權開徵等成本考量,房價降不下來,但面對房市進入寒冬,現今「底氣」也沒那麼夠了。
三年內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二次
而政府為「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措施及執行情形」,內政部分別在110年及112年間進行二次修正《平均地權條例》。
內政部長劉世芳說,《平均地權條例》先於110年7月1日修正施行,推動禁止預售屋紅單轉售、建立預售屋全面實價登錄及銷售前備查制度、實價登錄門牌地號溯及完整揭露、增訂實價登錄查核權及加重屢不改正的罰責等措施。
再於112年7月1日修正施行該條例,修正重點共有管制私法人買受住宅、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重罰不動產炒作行為、建立檢舉獎金制度,及解除預售屋買賣契約應申報登錄等措施,引導房市穩健有序發展。
內政部為督促不動產業者落實《平均地權條例》等法規應盡的業務責任,以及保障民眾購屋權益,自109年10月起會同行政院消保處、公平交易委員會、財政部及地方政府相關機關(單位)共發動8次預售屋建案聯合稽查,查核350個建案,其中有219個建案有違規情形,裁罰案件136件,合計罰鍰4,734萬餘元(如附圖)。
內政部表示,建案違規率從第1次聯合稽查86%,逐步降至第8次44%,足見稽查已達嚇阻違規的效果。
但《平均地權條例》對預售市場最大的殺傷力就是禁止「購屋預約單(俗稱紅單)」轉讓,以及建商銷售預售屋或新建成屋時所使用的購屋預約單,除應書面確定買賣價金及標的物外,不得約定有保留簽約、出售或其他不利於買方的事項。
內政部表示,依《平均地權條例》規定,業者如有違反紅單銷售規定者,縣市政府可按戶(棟)處1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內政部更彙整「購屋預約單(紅單)約定事項常見違規態樣」,與「預售屋買賣契約條文常見錯誤態樣彙整表」,及輔導公會訂定紅單範本,供不動產業者參考遵循。
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因為從110年7月至113年9月底,全國總計已稽查1,157個建案所使用紅單,其中有79個建案違反規定,共計裁罰7,337萬元。
但看到裁罰金額如此高,一方面代表政府用心在做事,但另一方面也凸顯,違規建商也不在少數。
單一建商竟吃下168張罰單
根據了解,各地方政府也對紅單開鍘,其中,桃園市地政局今年光是預售違規的罰款收入就有4000多萬元,其中,紅單違規高達3000多萬元。
但誇張的是,某建商有高達168張紅單同時被罰,以一單一罰、每單15萬元起,罰款金額高達2520萬元,也就是說,該建商根本「沒在怕」!
房地產觀察專家指出,雖然該案,建商正在上訴中,但二千多萬元的罰款,對建商能完銷一個建案,賺的單位都是「億來億去」來說的,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因此,在罰錢之外,如何讓建商真的「會怕」而守規矩,對政府仍是一大考驗。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68期] 👈點紅字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