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飲食不均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所導致的健康狀況也反映在排便情形上,除了部分族群容易有便祕問題之外,糞便的顏色及型態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營養師也提醒,不是只有出現便秘才要注意,從日常如廁時的糞便顏色其實也都可以觀察出身體帶給我們的健康警訊。
圖/擷取自FREEPIK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許多民眾會認為多吃蔬菜就能預防便祕,但其實要想排便順暢,最好做到主食及配菜盡量選擇糙米、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並減少精緻澱粉、增加蔬果攝取,建議一天至少吃4碗蔬菜和2個拳頭的水果,也要養成多喝水、多運動的習慣來幫助腸道蠕動,讓糞便更好排出。
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正常健康的糞便應該會是黃棕色、黃褐色的長條型糞便,表面較光滑、柔軟,排出時無黏膩感且不會沾黏馬桶。一旦糞便呈現深褐色,代表飲食中含較高比例的動物性脂肪及蛋白質,這時膽汁就必須大量分泌才能幫助消化,而膽汁會讓糞便顏色變深、味道變重。
另外,糞便呈現綠色,可能是吃太多深綠色蔬菜,或是膽汁來不及分泌消化,食物就快速被排出,有時候則可能是被細菌病毒感染導致的腸胃炎,症狀嚴重時建議就醫。糞便顏色如果是黑色,可能是吃到含鐵量高的食物或是墨魚汁製品,若非飲食影響,則要小心恐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問題。最後,當糞便顏色出現紅色時,如果不是受到食物染色影響,就有很大可能和下消化道有關,要小心痔瘡或大腸的風險,最好盡快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